召開1場常委會議專題協商、4場主席會議專題協商、30多場對口(界別)協商,形成5件建議案;十三屆三次全會期間立案的150件提案全部在規定時間內辦復,辦復率100%,滿意率98%;全年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18篇,編發《社情民意》16期……回望2019年的履職征程,十三屆市政協常委會砥礪奮進、盡職盡責、碩果累累。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一年來,市政協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奏響協商主旋律,發出政協好聲音,在助推福鼎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政治引領 堅定前進大方向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為使整個政協工作真正站上新的歷史起點,也為打基礎、利長遠,市政協對新思想的學習投入極大、用力至深。
一年來,市政協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過完善和落實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議、聯絡組聯席會議、委員培訓會議等學習制度,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共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貫徹中央和省委、寧德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并組織委員進黨校、進高校、進理論學習中心組,全年培訓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達600多人次,進一步夯實廣大委員思想政治基礎。
與此同時,市政協充分發揮政協黨組在政協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落實“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領導干部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制度、政協黨組成員聯系相關界別黨員委員、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并把加強思想政治引領貫穿于履職實踐之中,通過茶話會和詩書畫攝影展等系列活動、選送政協工作回憶文章、用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積極與主流媒體對接聯絡等措施,引導各參加單位和廣大委員始終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聚焦中心 唱響發展主旋律
始終圍繞全市發展大局獻計出力,是市政協履職盡責的主線。這一年,市政協緊扣關鍵問題選題協商,聚焦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圍繞民生事業群策群力。
圍繞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要求,通過市委市政府點題、社會廣泛征題、政協選題等辦法科學定題,采取全體會議發言、重點提案、年度協商議題“合三為一”的做法,精選出3件重點提案和2個課題作為年度重點協商議題。同時,精選電網規劃建設、旅游商貿綜合體建設、非煤礦產資源規劃開發管理、物流行業發展、規范政府性投資項目運行機制等課題,多層次開展調研視察、多形式組織協商議政、多渠道反映意見建議,形成《關于盡快規劃建設我市旅游商貿綜合體的建議案》《關于加強我市非煤礦產資源規劃開發管理的建議案》等建議案,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批示、有關職能部門的及時反饋落實。在此基礎上,通過“固定+移動”“機關+現場”等形式,將協商會議開到承辦單位、開到基層一線,發動委員和群眾共同參與,讓協商成果落實到基層,做到說得對、提得準、用得上。
群策群力促發展。市政協全力助推梔子產業振興發展,成功舉辦第六屆梔子花農旅文化節,成立梔子交易中心,協調銀行支持梔子產業貼息貸款約4500萬元,申請的《中國藥典》(2020版梔子項)已通過專家評審,有望在2020年8月前公布,對接高校、研究所,邀請專家對梔子進行深度研發;先后協商“加快推進我市管道燃氣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我市總醫院運行機制”協商議題,形成建議案報送后,相關意見建議得到有效落實;加強對濱海大道、垃圾焚燒發電、縱一線、縱二線、沈海高速公路復線等重點項目的督促指導,有效推進項目建設。
一年以來,市政協先后召開1場常委會議專題協商、4場主席會議專題協商、30多場對口(界別)協商,形成5件建議案報送市委市政府,供決策參考。
關注民生 履職為民謀福祉
這一年,市政協始終把促進民生改善作為履職的重要著力點,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愿望,協助黨委政府增進民生福祉。
督辦提案持續發力,通過修訂完善《優秀提案和提案辦理先進單位、先進個人評選表揚辦法》,完善提、交、辦、督、評五個環節工作程序,深化提案重點督辦機制,聽取通報等形式,推動提案辦理由“答復型”向“落實型”轉變,并開展提案辦理“回頭看”督辦,增強提案辦理實效,如:2018年委員提出的“將壓鑄企業集中區建設作為化油器產業鏈配套重點項目”的建議,目前已在雙岳項目區規劃500畝用于壓鑄產業和汽摩配部件小微園建設,落實項目選址和征地工作。十三屆三次全會期間立案的150件提案全部在規定時間內辦復,辦復率達100%。
多形式了解民意反映訴求,通過健全社情民意信息收集、上報、反饋機制,引導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等方式,及時準確匯聚民意、反映民聲。今年以來,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18篇,編發《社情民意》16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批示,有關部門的落實反饋。
同時,以視察、通報、民主評議等方式,對全市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展情況開展民主監督。聚焦鼎盛精鋼、白琳金山工業園、國泰電解液、緊固件小微園、東南沿海工業項目區供水設施等重點項目建設,城區公交線路、“四好”農村路、龍山溪兩岸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農村改廁改水等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法治政府和平安福鼎創建等領域,組織開展監督調研、情況通報、民主評議,不斷延伸履職“觸角”,真正做到履職為民惠民生。
凝心聚力 畫出最大同心圓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一年來,市政協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廣泛凝聚共識,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積極搭建平臺,加強各界溝通聯絡,增強凝聚力。組織民族界委員開展學習考察、專題視察、走訪看望等活動,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宗教工作;以接待澳門福建同鄉會青年訪問團、澳門閩籍青少年薪火相傳尋根團、臺北市閩東同鄉會考察團來鼎參觀考察等方式,加強同港澳臺僑人士代表的聯系;參加天津、廣州、山西等駐外商會換屆活動,加強與駐外商會以及在外鄉賢的聯絡溝通。同時,加強與各級各地政協的聯系和交流,認真做好湖南、湖北、安徽、山西、陜西等地政協來鼎考察對接工作,積極宣傳福鼎,增進友誼。
為加大困難群眾幫扶力度,扎實開展扶貧濟困工作,廣大委員積極參與“千企幫千村”等精準扶貧行動,通過助力村企合作、出資修路建橋、捐資助學、扶持生產等多種形式,為地方公益事業發展注入力量、作出貢獻。其中,廣東福建福鼎商會、太原福鼎商會等商會累計捐資88萬元,用于改善民族中學、前岐小學辦學條件;政協班子成員掛鉤幫扶的點頭、磻溪等8個鄉鎮(街道)22個村(社區)以及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利達、拔碩等12家企業幫助理清發展思路,籌集120多萬元幫助解決問題。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一年來,市政協充分發揮文史“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獨特作用,致力文化傳承。完成《太姥文化》叢書(上下冊)、《太姥文化研究資料叢刊》(1-8輯)以及《第一屆山海文明高峰論壇論文集———山海文明:跨學科的視角》編纂出版。委托南京農業大學用三年時間開展新一輪的《福鼎古文化系列叢書》5個專輯和《福鼎文史鄉鎮專輯》的編纂出版工作。在“委員之家”一樓建立小型文獻館。聘請經驗豐富、研究能力強且熱愛地方文史事業的文史研究員13名,配合南京農業大學、鄉鎮(街道)做好文史工作。圍繞“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等課題,開展調研視察。組織參加湖南長沙開福區、新疆福??h“中國福”城市文化交流活動,共同開展“福”文化的傳承與研究。
夯實基礎 練就履職硬功夫
打鐵必須自身硬。這一年,市政協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抓好自身建設,提升履職本領,激發內生動力,切實增強履職實效。
在強化專委會工作方面,落實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機構設置、優化工作職能;加強專委會與界別的聯系,按專委會聯系界別小組對委員進行調整劃分,提升界別履職能力;創新工作機制,按照“12345”工作任務,今年各專委會完成了一個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的黨組報告或建議案,兩個調研課題,三種協商會議(對口協商、界別協商、專委會協商),四個督辦(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協商計劃議題、調研報告),五項工作(調研視察、座談協商、學習培訓、成果轉化、通報總結),夯實了專委會工作基礎,提高了工作效能。
在優化委員履職服務方面,運用手機APP、委員履職平臺、提案辦理平臺,實行每半年一考評一通報,動態管理委員;根據人事變動,對各鄉鎮(街道、龍安)聯絡組組長和區域內委員進行調整,對城區內的行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委員按界別成立三個市直聯絡組,實行專委會和聯絡組對委員雙重管理,做到組織覆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加強專委會和聯絡組緊密交叉學習聯絡活動,達到互動交流、相互借鑒,促進委員更好履職的目的。
在深化機關能力建設方面,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政協黨組領導下,不斷加強機關黨的建設,完善機關工作制度,注重打造服務優質的政協機關,加強委室之間的協調,加強與市委辦、人大辦、政府辦及相關部門的協調,樹立擔當作為的鮮明導向,開展豐富多彩的工會活動,重視和加強老干部工作,進一步增強機關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政協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