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最近迷上故事書,得把這幾本放在顯眼位置。”立夏午后,位于桐山街道福全社區京達盛世小區里的城市書房,“銀發先鋒”志愿者黃麗婭正俯身整理少兒讀物。眼前這座書香彌漫的“公共客廳”是我市首個城市書房,由舊社區用房改造而來。這里,不僅設有“四點半課堂”,更打造了銀發書畫室、親子閱讀角等多元空間。 書房蝶變是社區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聚焦轄區“一老一少”需求,福全社區黨總支統籌資源力量,積極搭建精神家園、學習樂園,打造“5分鐘多彩生活圈”的共樂陣地,讓“一老一少”有“樂”可尋、有“地”可去。 “社區把群眾需求落到細處,我們理應用行動回饋家園。”黃麗婭的樸素話語,道出了福全社區的治理密碼。如今,這個人口眾多、商鋪林立的老舊小區正在基層善治與志愿服務的雙向奔赴中煥發新活力。 福全社區黨總支書記胡瑞海介紹,通過構建“社區搭臺+志愿唱戲+群眾受益”模式,社區廣泛發動志愿者參與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2016年9月,銀發先鋒志愿服務隊組建,志愿者依托社區活動日、節慶時點開展主題活動,創新推出助學、助醫等“愛心四助”品牌項目;2023年4月,“社區少工委”攜手市氣象局建成全國氣象科普研學基地,培育氣象小主播,豐富青少年課余生活;“紅袖章志愿服務隊”“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綻放非遺”等優秀志愿服務隊伍,先后策劃參與“愛心護考”、“非遺”進社區、“八一雙擁服務周”等活動,服務覆蓋全年齡段1.2萬余人次,織就立體化志愿服務網絡。 隨著志愿服務隊伍不斷深耕細作,福全社區進一步設立“社區基金”,深化拓展“合伙人”機制,共建社區共同體。“我們通過‘社會企業籌一點、愛心人士捐一點、慈善信托募一點’的多元化募資模式募集資金,用于社區治理、文化服務、志愿服務等公益活動。”胡瑞海告訴筆者,“社區合伙人”不限于特定人群,主要引導各類社會主體積極投身社區發展治理,協同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的社區共同體,增強社區發展內生動力,創新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志愿紅”推動社區治理升溫著色。三年來,福全社區環境提質、鄰里關系升溫、人文氛圍愈加濃厚,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在2024年度全省志愿服務“四個最美”先進典型評選中,該社區獲得“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榮譽。 胡瑞海表示,社區將整合多方力量和社會資源,優化志愿服務體系,深化特色服務項目,進一步擦亮“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品牌,為居民打造更有溫度、更具活力的社區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