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由福鼎市海洋與漁業局主辦,寧德沙埕灣跨海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2025年“八閩放魚日”福鼎分會場增殖放流活動在沙埕鎮舉行,1230多萬尾大黃魚苗躍入碧海,開啟生態修復之旅。 在沙埕鎮虎頭鼻海域大網箱養殖基地,漁民們分工協作,通過吊車、吊網將大黃魚苗運送至活水船上。放流活動啟動儀式后,漁船一路乘風破浪,前往秦川灣海域放流,魚苗通過滑道,回歸大海的懷抱,為這片海域注入新的生命。 “今天我們在秦川灣海域總共放了1230多萬尾的大黃魚魚苗,平均體長5.4公分,這次增殖放流主要是彌補沙埕灣跨海大橋用海項目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同時增殖放流也對福鼎海域海洋資源的恢復和生態補償起到很好的作用。”福鼎市海洋與漁業局海洋經濟與資源保護股負責人王本健說。 為確保本次增殖放流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福鼎市海洋與漁業局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操作。在魚苗采購環節,選擇了資質優良的苗種生產企業,確保魚苗優質?;顒赢斕?,還邀請了漁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對魚苗進行現場檢驗和計數,保證放流數量準確無誤。 作為活動協辦方和項目承擔單位,寧德沙埕灣跨海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在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始終踐行“生態優先”理念。企業負責人周有輝表示,此次參與增殖放流,是履行社會責任、守護“海上糧倉”的具體行動,未來將繼續以實際行動支持海洋生態保護,實現發展與保護的“雙向奔赴”。 近年來,福鼎市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持續加大對漁業資源的保護和修復力度。近三年累計向海域投放大黃魚、鱸魚、黑鯛魚等魚苗超1800萬尾,有效促進了漁業資源恢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除此之外,福鼎還加強海洋漁業監管執法,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為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下階段,福鼎還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推動“放魚養海、護海富民”長效化,讓這片蔚藍海域持續孕育生機,為建設“海上福建”繪就更亮麗的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