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丸”在福建、廣東、浙江等許多地方都有,但其制作方法各地不盡相同,有圓圓的丸狀,而福鼎的牛肉丸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不規則的顆粒狀,故又被稱為“牛肉羹”。2003年春被認定為“福建名小吃”??催^周星馳主演的電影《食神》的朋友,相信都對影片中美味無窮的香港撒尿牛肉丸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福鼎的牛肉丸雖然與之有些相似;但其制作方法和配方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福鼎牛肉丸在民國初期就有了,盡管其歷史不算遙遠,但其典故各有說法,有的說是從魚片獲得靈感改制而成的,有的說是從豬肉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底是誰發明的牛肉丸?現在已無從考究。解放初期牛肉丸制作手藝在福鼎桐城北門一個名叫林石妹師傅的手上得到了發揚光大。據說當時他的店鋪生意異?;鸨?,每天都是供不應求?,F在僅市區就有數十家經營牛肉丸的店鋪,但百姓都知道北門的牛肉丸是最正宗的。
正宗純手工的福鼎牛肉丸制作特別講究鮮、快、精,即選擇剛宰殺尚有余溫的精牛肉。捶打牛肉的時間不宜過長,必須要有嫻熟技術,否則會出現“返生”現象,選擇上等的淀粉與肉泥混合,各種配方也要根據氣候的變化按比例調配好。這樣制作出來的牛肉丸才能讓人品味到香、滑、韌、脆、嫩等特點。
牛肉丸的純手工制作過程是技術、藝術、武術“三術”的融合體,它不僅讓你享受美味,也讓你感受到一場魅力無窮的表演。一塊上等的牛肉通過廚師手中的木槌有節奏的上下揮舞,既像是優美的舞蹈,又似一名鼓手正在盡情地演奏。一會兒工夫,富有彈性、韌性、光澤的肉泥就做好了。之后的肉、粉混合操作更像是一名武術大師在進行太極拳的表演,邁開弓步、馬步,雙臂搓揉,把太極拳中的“掤、捋、擠、按、踩、挒、肘、靠、進、退、顧、盼、定”等基本方法都用上了,直至各種成分充分融合,制成筋道的牛肉丸坯為止。最后的下鍋功夫也非常了得,只見師傅左手拿了一把面粉刀取些牛肉坯,右手握著一把湯匙,使勁地往翻滾的湯鍋中快速流利地揮動,像是手抱琵琶彈奏一曲激越鏗鏘的《十面埋伏》。片刻之后一碗香氣四溢具有獨特爽勁美味的牛肉丸就上了餐桌。如果把牛肉丸的整個制作過程連貫起來編成一個文藝節目,配上音樂,那一定是一個非常精彩的節目。
牛肉丸的制作手藝可以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享受,可飽眼福;而這肉香撲鼻、嫩滑爽口、嚼勁十足的牛肉丸則給人以味覺上的深刻記憶,可飽口福。如此視覺與味覺兼具的盛宴,正是“北門牛肉丸”獨秀高標之處,來福鼎的朋友,切莫錯過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