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一新的四好農村路串聯起鄉村美景 “早日把這條路修通,讓群眾走上‘放心路’‘致富路’。”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馬路辦公會”在福鼎市貫嶺鎮X972雙晏線透埕段現場展開,貫嶺鎮黨委書記梅琥帶領一支“攻堅專班”,現場討論制定實施方案。 據悉,透埕村地處福鼎市水北溪、溪底溪交會處,長年沖積出的沙質土壤,使得當地產出的檳榔芋個大體圓、酥松香甜,暢銷全國各地。“我們村是福鼎檳榔芋種植面積最大的一個村,種植檳榔芋也已成為村民的重要經濟來源。”透埕村黨委書記王宗楷介紹,隨著訂單量與日俱增,原有道路逐漸不堪重負,拓寬、升級道路迫在眉睫。 今年初,立足透埕村發展實際,貫嶺鎮黨委政府科學謀劃,將X972雙晏線透埕段建設提上日程,并圍繞線路規劃、安征遷方案、資金籌措等難題展開“頭腦風暴”,最終敲定兼顧民生與發展的最優方案:擬采用“工料法”建設,沿老路下穿甬莞高速公路、溫福鐵路等,建設里程3.28公里,設計按四級公路雙車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30km/h,路基寬度8.0米。 “這條路是群眾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我們要用‘繡花’的方式精雕細琢!”梅琥擲地有聲,向現場村民表示,將強化部門協同配合,嚴把工程質量關、安全關,讓這條承載期盼的道路盡早成為通途。 以實際行動解民憂、暖民心。連日來,貫嶺鎮積極開展系列民生服務實踐活動,黨員干部下沉一線、躬身力行,將服務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延伸,促進作風再轉變、干部再凝聚、服務再深化,形成為民辦實事常態長效機制,讓為民服務的“責任田”耕出累累碩果。 沿著道路沿線前行,貫嶺鎮干部職工與志愿者正組成“紅色突擊隊”,拿上掃帚、拎著鐵鉗,化身“環境衛士”,以集鎮為圓心,向河道溝渠、房前屋后等區域輻射開展集中清掃。 “黨員干部帶頭干,我們當然不能落后。”在示范引領下,商戶主動落實“門前三包”,村民自覺參與環境維護,已累計清理垃圾堆放點703處,疏通溝渠58公里,讓鄉村換上更加整潔靚麗的新裝。 從道路升級到環境煥新,貫嶺鎮一路實干不停步,又在產業發展中掀起奮斗熱潮。 “這些‘野草’竟是寶貝。”文洋村村民看著專家帶來的藥材圖譜驚嘆不已。據了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村民都誤將野生藥材當作妨礙作物生長的雜草處理。為此,貫嶺鎮牽線搭橋,邀請福建農林大學吳德峰教授團隊等專家,深入山林對土壤、水源、日照、海拔、氣候及植被等關鍵因素進行現場分析,并結合市場需求,為文洋村量身定制中藥材種植“致富經”。 如今,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文洋村村民搖身變成“藥材新農人”,栽下一株株“增收苗”。待到成熟時節,又將以保底收購價出售給相關藥企,解決了后顧之憂。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今年以來,貫嶺鎮以鄉村振興推進“百萬村財”新路徑,按下產業發展“加速鍵”,不斷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將在西山、軍營、貫嶺等村引種500畝四川犍為重瓣(玫瑰)梔子新品種,引進梔子中藥飲片、精油、花露等梔子精深加工企業,拓展產業鏈條,形成以茗洋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的萬畝梔子林;打造以松洋、排頭為中心的千畝水果示范基地,以排頭、松洋、軍營、文洋為中心的百畝盤菜基地,以及西山、松洋為中心的百畝蔬菜基地…… “我們將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不斷開創貫嶺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奮力譜寫閩浙邊界宜居宜業工貿新城鎮的發展新篇章。”梅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