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人文 > 人文
    投稿

    象陽游家

    2019-10-11 15:07:20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黃建軍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象陽游氏吾鼎鉅族也,其先世居于柘洋之柏峰,祖晃公于宋英宗四年始居長溪之北鄉,即今之福鼎象陽,歷宋元明清,衣冠文物甲于吾邑,歷今有三十余世綿延書香不斷,雖山川靈氣之所鐘,抑亦祖宗之德厚仁深,故其遺風迄今”。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游氏先祖入閩時間應在唐末,據史料記載,世居中原河南廣平任城的游植、游匹二兄弟于唐末徙遷入閩,游植居莆田為南始祖,游匹居建陽為北始祖。游匹精于堪輿而地靈人杰,其九世孫游酢為北宋卓越的理學家、政治家、詩人,開啟閩學先河并對朱熹理學產生較大的影響。“程門積雪”講的就是游酢和楊時到洛陽拜見程頤時在門外靜候,先生醒來時積雪已有一尺深,而后二人勤勉好學尊師重教的精神成為學子楷模。宋代建陽游氏家族人才輩出,考中進士為官宦者眾多,游酢成為福建游氏最為杰出的人物。始建于明朝的象陽游氏宗祠稱號立雪堂,數百年來,游氏家族一直用“程門積雪”的故事來教育激勵子孫后代。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1910111126583739.jpg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北宋咸豐年間游氏大九公游榕燈率家人自建陽遷居長溪縣游家山,成為長溪游氏的先祖,世稱“榕公”,他的兒子大十公又從游家山移居柘榮柏峰。至明朝萬歷年間,游家出了一位大清官游樸,官至刑部郎中、廣東按察司副使、湖廣布政司參政,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造福一方百姓。游樸少時寄居于福鼎桐山舅舅家中,在福鼎望族高家的私塾圓覺寺中讀書,于明萬歷二年中進士,福鼎的各大寺院都留有他的題詩。游樸是明代閩東最杰出的人才,更是游氏家族的驕傲。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榕公的曾孫大十二公游晃國于宋英宗治平年間遷居當時的長溪十四都北鄉,即后來的福鼎二十都象陽,他是象陽游氏的肇基始祖,后世稱“晃公”。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游氏族譜》記載:“晃公徙北鄉,北鄉乃鼎城之東前岐之象陽,離垣四十里,其山川毓秀,諸峰羅列,南有流星墩,北有獅象山,因名地曰象陽,其藏風納氣,護衛第宅,洋地平坦,陰木叢林清幽,不壤龍崗居然堯天舜日,相傳數代蕃衍興隆。”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當年的象陽是一個山川秀美之地,村中有大片平坦地塊,四周山形奇幻,山石峻峭,有涌米巖、蝦蟆巖、飯甑巖等惟妙惟肖,森然在目。清代詩人根據象陽周邊景色寫有象陽八景詩:金山久鎮,銀錠標名,龍船當掉,石鼓有聲,湧米西鎮,飯甑東停,金龜伏地,蝦蟆朝天。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清道光年間,柘榮游氏宗親到訪象陽時也曾大力贊美過象陽的秀美:蒼松翠筱,潤田繞廬舍雞犬,云中山陰而峰巒聳峙,水秀溪澗瀠洄,左右顧盼依稀別一世界,想此地靈必人杰,詢之即為象陽。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宋英宗治平二年,晃公在自述中寫道:“吾遂徙十四都象陽,此地廣人稀,吾相地山明水秀藏風納氣,爰立第宅而居焉,子孫倘有創建之志,博通經典可為簪纓之家,勤儉累積亦堪為殷富之地。”作為象陽游氏肇基之祖,晃公對游氏子孫的期許甚高,要求很嚴,他希望游氏子孫中既有能立志學習經典而世代成為官宦人家的人,也能有勤儉創業積累財富成富裕人家的人。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宋英宗治平年到元代二百多年間,象陽游氏披荊斬棘,奮發圖強,終成殷富之家。至元朝鼎盛時期,象陽游氏已擁有象陽村、照瀾村,太姥洋和泰順等地大片田產山地海域,年收田租山租達一萬八千石,并經營有磚瓦窯、瓷器窯。此外,還在象陽建有二個大糧倉,巽城建有二個大糧倉,秦嶼瀲城又建有二個大糧倉。收租時將收繳的糧食先放象陽糧倉,再雇挑夫挑到石龜渡口用渡船運到巽城糧倉。后來,象陽游氏將太姥洋的一部分田產捐給太姥山白云寺作為寺產,田產的四至范圍刻在白云寺的巖石上,至今仍可辨識。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宋元時期,象陽游家富甲一方,是福鼎之鉅族,建有規模宏大的大宅院,房間達百余間。而到元末,象陽游家大宅院遭到海盜倭寇的侵襲而被徹底焚毀?!队问献遄V》記載:“元間遭??苤畱n,游氏被兵焚為殃,分崩離散,此時各家逃出營生,其向實難稽查,故也平定復歸漸傳支脈,且讀且耕,勤儉累積亦頗殷富。”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族譜并沒有詳盡記載游家大院具體是于哪一年被燒毀的,但可想而知,一定是非常慘烈。如此龐大的一座大厝被燒毀,導致游氏不得不四處逃離無家可歸,等到很多年以后,事情平息族人們才敢陸續回來重建家園。慶幸的是,田地尚在,游氏族人勤儉立業,自強不息,在他們的艱辛努力之下,象陽游家又逐漸成為殷富之家。象陽游氏家族心懷天下,有濟世之德,明代賑濟饑荒救助災民時,大量捐錢捐物功德無量,得到朝廷嘉獎,十六世文顯公賑濟大米十三萬石獲朝廷賜七品散糧官,十七世尚義公捐十三萬金賑濟災民而獲賜七品官銜。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象陽游氏天房二十四代孫游學海,字兼山,家住桐山,清雍正元年中撥貢?!队问霞易V》寫道:“清乾隆年間學海公字兼山撥貢,請設縣署,為之首倡,此尤表于當地,而昭昭于來仍者。”首先提議設置福鼎縣署的人就是游學海,此舉既方便當時百姓辦事,更對福鼎未來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陡6h志》對他的評價是:“讀書識大體”,說他是讀書人中的翹楚,他曾協助縣令傅祖對太姥山寺院進行清理,追繳被侵占的寺產寺田,提議在太姥山上屏梨鋤、嚴樵采、重興梵宇,為保護太姥山做出貢獻,至今太姥山摩霄庵后仍存有當年刻載的寺田產及山界。乾隆九年,游學海與縣令熊煌倡筑護城壩,令縣城百姓得以安穩生活。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象陽人杰地靈,遷居于此的游氏更是人才輩出,品德敦厚。游紅五就是至孝至善的一個人。據說,在父親去逝時,游紅五哀痛至極,多次痛哭暈倒過去,醒來又再哭,父親入葬后他在墓傍結廬守護三年,人稱孝子墓。游學海公為他寫的墓志銘中稱他孝心純篤,品行端方,從小就很孝順父母,雖然家中貧困,但他仍盡心侍奉雙親,讓他們歡心。后來父母生病,他焚香祈求愿以身代之,他的孝心故事被載入《福鼎縣志》。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象陽武庠游希曾在清初指揮發動一起轟動一時的事件,某日游希曾率三十余壯士深夜闖入桐山營,趁駐守桐山營的二十幾名的清兵睡熟之時將其全部殲滅,得勝而去。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這兩人的行為看似不相干,卻體現游氏家族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傳統文化中有兩項重要內容,一是孝道,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的基根,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尊長孝親感恩父母來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將感恩付諸行為就是孝,游紅五的行為體現的就是對孝道的傳承。二是忠君愛國,明末清初,滿清入主中原,許多愛國志士進行了長期堅決的抵抗,反清復明也是愛國士大夫凜然崇高的民族氣節,博得后世人民長期敬仰。游希曾正是這樣一位愛國志士。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山川靈秀,先祖仁德厚深,書香綿延不斷,此乃一個家族繁榮昌盛,興旺發達的根本所在,象陽游家亦是如此。(黃建軍)uDQ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