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王婷婷 喻捷余)5月19日,記者在龍安開發區西澳村海域看到,寬闊的海面上波光粼粼,金黃色的新型塑膠漁排連片鋪展,養殖戶穿梭其間喂魚勞作,構成了一幅極為獨特的海上景觀。
“目前,龍安已全面完成海上綜合整治工作。”龍安開發區黨委組織委員楊勤勤說,截至目前,龍安開發區已完成限養區升級改造任務18254口,占總任務數的100%;完成升級改造深水大網箱355口,塑膠小網箱388口;完成清退廢舊漁排18254口,占總任務數的100%。
據悉,龍安開發區地處閩邊界,東海之濱、沙埕港西岸,海域面積1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11公里,港內可養殖海帶、紫菜、對蝦、青殼蟹、牡蠣、蟶、蛤貝以及網箱養魚,墾區內可供養殖的海域面積1800畝。
為扎實推進海上漁排整治工作,龍安開發區通過下水新排與清退舊排“齊頭并進”的方式,一方面盡快完成改造漁排的組建、提升下水速度,另一方面加大對老式木制漁排的清退工作力度,形成新排下水、舊排切割、回收處理的高效循環工作模式。同時,充分發揮黨員養殖戶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周邊養殖戶升級改造傳統漁排。
“改造完的漁排不僅安全好用,還更生態環保,有利于提升魚類品質。”說這話的是西澳海域的養殖戶林世鐘。
去年年底,林世鐘將120多口小網箱升級改造成了3口深水大網箱。他表示,新型漁排造價高于傳統漁排,但從長遠發展來看,新型塑膠漁排耐用性強、安全性高,反而更加節省成本。
成果可見,未來可期。“下一階段,我們還要加強海上白色泡沫的清理和整頓,同時指導漁民做好汛期漁排錨固工作,擴大漁排保險覆蓋面。”楊勤勤說,按照“升改全覆蓋,清退零容忍”的原則,龍安將繼續加大海域管控力度,完善巡查機制,鞏固提升海上綜合整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