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
15年前,一部叫《天下無賊》的電影里出現了這么一句臺詞,被觀眾津津樂道。
當我們把時間坐標拉長,古往今來,人才都是富國興邦的第一資源。
聞戰鼓而思良將。位于閩東地區的福建省寧德市,當前正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等重大發展戰略,面對爭先晉位的地區競爭、轉型升級的形勢任務、重點產業的發展需求等,這個并不出名的海濱小城如何實現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
近年來,以鄉賢為紐帶,吸引在外人才回流,帶動寧德產業轉型升級,再提升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這樣的“寧智回歸”工程正在為城市吸引人才打造一個良性閉環。寧德市組織部副部長王美苗表示,“我相信每位在外的寧德游子,都懷著濃濃的鄉情,他們源源不斷地回鄉興業、創業、就業,實現‘感情回歸、智力回歸、項目回歸、資源回歸’,正在為寧德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連綿不絕的活力。”
寧德市區新貌
池魚思故淵,鄉賢回歸投資興業
東臨大海、背靠山區的寧德,曾有兩張名片——茶葉、大黃魚。而如今在外的寧德人介紹自己的家鄉時,他們會說出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寧德時代。
創立僅8年,估值一度超過2000億;超越比亞迪、松下、三星,一躍成為全球鋰電出貨量第一;與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寶馬集團、江鈴汽車、廣汽、東風汽車等多家主流車企建立合作關系,并成功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成為國內率先進入國際頂尖車企供應鏈的鋰離子動力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寧德引領工業轉型升級的龍頭企業。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閩東小城如何能夠吸引來這樣的“巨無霸”企業?這其中自然離不開一個人,曾毓群——寧德時代創始人。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一千多年前,陶淵明筆下的詩句如今也描繪出許多在外奮斗的寧德人的情懷。
出生于寧德市蕉城區的曾毓群是一名普通的農家子弟。1999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曾毓群與幾位合伙人組建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ATL)。2008年6月,斥資2億美元投資的全國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項目在曾毓群的家鄉寧德蕉城蘭田奠基,這也為后來寧德時代選址寧德做了鋪墊。
2011年,新能源客車市場規模已經初現端倪。曾毓群與公司高層決定再進一步,將動力電池團隊從ATL完全獨立出去,成立一家新的公司。
當時,至少有六七個省份爭取這個項目,先天資源并不優渥的寧德市最終勝出,其幕后推動者就是曾毓群。他曾這樣說:“是家鄉領導的誠意、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軟環境的創設,最終讓我們選擇回家。”
寧德時代智能生產線
2011 年12 月16 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曾毓群的家鄉寧德成立。隨后的數年間,在政策的推廣扶持和市場需求刺激下,國內新能源汽車迎來了爆發 ,寧德時代迎著這波浪潮乘風破浪也實現了飛躍。在“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公司位列第291位。
在寧德時代的磁吸效應下,上汽集團將乘用車基地落地寧德,加上周邊積聚的近40家上下游配套企業,寧德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更加具備全球競爭力。目前,上汽寧德基地正全力打造福建最大、全國靠前的“汽車城”。
集聚能人,為鄉村振興添加活力
在福鼎市赤溪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杜贏正忙著趕制深圳客戶的茶葉訂單。
杜贏回到家鄉磻溪鎮赤溪村創業已有6個年頭,去年企業茶葉銷售額超過300萬元,今年有望再次增長。而他也從當年的返鄉創業大學生成長為小有名氣的“茶老板”,同時擔任村黨總支委員兼農業產業支部書記,成為了本地致富能人。
回望成“才”之路,杜贏坦言,這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和培育。就在不久前,他剛參加了寧德市工信局舉辦的寧德市企業管理創新研修班,走進清華大學深造一周。而此前連續四年,他還被推薦參加了在廈門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的研修。
“每次去學習都有收獲,對自己的創業很有啟發。今后我會繼續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杜贏說。
“鄉村振興,人才的支撐不可或缺。”寧德市組織部副部長王美苗介紹,為此,寧德市明確要強化引智聚才,扎實推進人才振興,并制定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科技特派員制度、基層緊缺人才補充計劃、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師帶徒”引鳳還巢計劃、新型職業農民激勵計劃、支持青年人才返鄉創新創業等一系列舉措,突出人才隊伍培育,匯聚鄉村振興力量。
周寧縣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聚良才
其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分重點、分類型、分層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從2019年起,寧德計劃五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0000人以上;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茖W歷教育,進行農業職業技能培訓,五年計劃培育1000人左右;積極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電子商務人才、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人等農村實用人才,每年培訓10000人左右。今年,寧德市還專門出臺鄉村振興重點特色產業人才保障專項規劃,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創新和完善鄉村重點特色產業人才引進、培育、評價、激勵政策機制,為鄉村振興聚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