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溫麗芬)“大姐,今天的青菜水靈得很,要不要買一點?”清晨的中心農貿市場,攤主李先生麻利地給顧客裝袋,攤位前的地面干凈整潔。正在挑菜的市民張月琴笑著說:“現在來菜市場,腳底下不沾泥,鼻子里不嗆味,買菜都成了舒服事。” 這樣的舒心,是福鼎市民近年來常掛在嘴邊的“小確幸”。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那些發生在街頭巷尾的“微變化”,正悄悄改變著大家的生活,也悄悄暖了人心。 家住山前街道鐵塘社區的陳大爺,最近愛上了晚飯后在小區里散步。“你看這樓道,以前墻上滿是小廣告,像塊‘牛皮癬’,現在刷得白白凈凈,連樓梯扶手都有人擦。”陳大爺指著單元門口的分類垃圾桶,“以前垃圾隨手扔在樓下,夏天臭烘烘的,現在下樓順手就能分類投放,小區里空氣都新鮮了。” 在市區一處十字路口,市民林茹發現等待紅燈的時間變得“不焦躁”了。“以前路口非機動車亂穿的多,有時候綠燈亮了都過不去。”她說現在地面劃了清晰的非機動車等待區,還有交警在引導指揮,“大家都按規矩來,通行快多了。” 暮色四合,鼎文化公園里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家住附近的周阿姨正和老姐妹們跳廣場舞,音響的音量調得適中。“以前為了搶地盤、比音量,常和散步的人起爭執。”她說現在大家都自覺,“我們把音量降下來,既不影響別人,自己跳著也舒心。”不遠處的健身區,幾位老人正在使用健身器材,“以前器材不多,而且很多都舊得不敢用,現在換了新的,還有專人負責管理維護,政府真是把事辦到了我們心坎里。” 近年來,我市聚焦市民日常起居的“關鍵小事”,把創城的功夫下在細微處,讓整改措施跟著群眾需求走,在改善城市面貌的同時,不斷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舒服,越過越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