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萬物向新。在福鼎市佳陽畬族鄉聚緣家庭農場,一壟壟吳茱萸扦插苗綠意萌生,靜候開花結果。 “扦插苗萌芽后,用谷殼覆土比較好,還要用遮陽網覆蓋,防止太陽暴曬,保證育苗的成活率和整齊度……”田壟間,福鼎市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總站站長闕玉林與農戶圍在一起,探討如何種得更好,“后期引進郁金香,還可以與玉米或大豆套種”。 “有了專家傳經送寶,我們加緊干,挖掘中藥材的廣闊前景!”農場負責人李圣文干勁十足。 同闕玉林一樣,在福鼎,經??梢钥吹接神v村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鄉村振興指導員、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金融助理員和鄉村振興項目服務專班成員組成的“一書記五大員”,奔波在田間地頭,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躬耕鄉村振興之夢。 “駐”力一線實干 春風吹拂,福鼎市管陽鎮唐陽村近2000畝茶園滿目蔥蘢,綠浪層層翻滾。駐村第一書記張杰穿梭其中,跟進茶葉采摘情況,期待又一個豐收年。 “茶葉是唐陽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駐村期間日復一日地走訪摸排,讓張杰對村情再熟悉不過。他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茶農賣給出價更高的茶商,茶青經紀人低收高賣,茶企則靠自有基地或茶青經紀人供應,三方誰也管不著誰,一旦失管,最終損害的是茶農、茶企的利益。 張杰入戶走訪 為此,當地找準各方訴求點,創新“村集體+茶農+茶青經紀人聯合體+茶企”閉環管理模式,狠抓茶葉源頭管控,開設聯合體收購點。“不打農藥,茶葉產量降了怎么辦?”“讓我們把茶葉拿到定點賣,村干部是不是有利可圖?”村民一半在抵觸,一半在質疑中保持觀望態度。 “種生態茶,更有利于長遠發展。而且定點收購能穩價統收茶葉,大家可以更安心采茶,放心賣茶。”張杰開始走家入戶,與村“兩委”組織大會小會,逐個擊破,打開茶農思想上的癥結。漸漸地,質疑聲沒了,新模式順利讓茶農得現金、茶青經紀人獲薪金、茶企省本金、村集體領酬金,各方力量構建起多贏共同體。“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展大村帶小村、區域聯建、引進龍頭企業等方式盤活村集體資源。”張杰說。 另一邊的貫嶺鎮分水關村,省界暢通了、項目落戶了、產業壯大了,處處生機勃勃,省派駐村第一書記劉標的心更踏實了。 “分水關村是福鼎市承浙入閩的‘北大門’,但兩地長期各自為政,矛盾突出。”劉標駐村后,與村“兩委”積極探索“六個一”鄉村振興之路,多措并舉,切實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提升跨省道路、幫扶鄉村教育、拓展農產品銷路,突破發展難題。 分水關村 很快,嶄新的道路兩旁匯聚了130多家商鋪和企業,涵蓋餐飲、物流、汽修等多個領域,鄉村發展欣欣向榮。 一村一策一特色。2021年以來,59位省、市、縣三級駐村第一書記充分發揮“指導、幫帶、協調”作用,重點抓好福鼎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共落實項目672個,去年實現駐點村集體經濟收入2579.5萬元、村均43.7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12元。 引領產業升級 福鼎市晴川灣畔,潮漲潮落,藍白橘相間的玻璃鋼撐桿立于海中,在光影之間虛實交錯。 福鼎實施玻璃鋼撐桿紫菜養殖 海域旁的店下鎮筼筜村,是壇紫菜的主要產區,紫菜養殖歷史已久。“但隨著紫菜收益攀升,部分養殖戶固守傳統養殖管理方法,或盲目搶種,或高密度養殖,加上海域氣溫升高,導致紫菜苗出現爛苗現象,養殖業遭遇‘寒冬期’,養殖戶紛紛轉戰浙江。”筼筜村黨總支書記黃友驚介紹道。 筼筜海灘 福鼎市“老科特派”王朝新帶領團隊調研時,發現海水溫度偏高,一個大膽的想法萌生:“以往都是白露前一個潮水開始投苗,推遲到白露后投苗,海水溫度自然降低了!” 2018年,王朝新與團隊連續3年在筼筜村開展壇紫菜差異化養殖示范推廣,合理規范養殖密度和采苗時間,遴選紫菜養殖示范戶,按照新想法在外圍海域投放幾百畝紫菜苗,形成“技術+企業+農戶”的養殖、經營模式,保證紫菜產品穩定的質量與價格。以點帶面,如今福鼎市還全力推廣玻璃鋼紫菜養殖技術,降低養殖成本。 “技術有了突破,養殖戶的信心更足,整個產業才能不斷進步。”深耕水產領域,王朝新接連開啟一場場革新——開展中草藥制劑抗病、膨化飼料替代冰鮮餌料、控制養殖密度等試驗,實現多品種魚類養殖技術提升;引進自動投餌噴槍替代人工投餌,減少人力成本;引進海水源熱泵替代傳統燃煤鍋爐,為魚苗安上“恒溫空調”……去年,福鼎市漁業產量達24.4844萬噸,漁業總產值94.65億元。 王朝新(右一)指導水產養殖 產業振興,還要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為此,福鼎市鄉村振興項目服務專班成員奔忙于鄉村研學基地、鄉村旅游設施配套工程等90個項目,助推鄉村產業升級。 “我們圍繞福鼎市‘1+2+N’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創新‘專班+’‘+專班’模式,謀劃生成一批‘產加銷’示范項目,以小切點為突破口,做好土特產大文章。”專班黨支部書記張忠坤說。 凝聚人才力量,助力產業發展。福鼎市持續發揮“一書記五大員”作用,組團開展結對幫扶服務,推動鄉村產業朝著令人欣喜的方向發展:全面推廣“早稻+晚稻+蠶豆”三季輪作種植方式,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做好“三茶”文章,促進全產業鏈條提質增效,力爭今年茶產業綜合產值超過165億元;福鼎全市梔子種植面積6萬多畝,全產業鏈產值逾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