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夏華鑫)自我市被選為全省移風易俗試點縣以來,全市將整治婚喪喜慶大操大辦作為重點工作予以推進,從嚴規范全市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全面促進全市移風易俗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打響一場影響深遠、意義深刻的移風易俗持久戰。
2018年上半年,市紀委組織市效能辦、市委政府督查室、市委文明辦、移風易俗辦等單位,對全市移風易俗專項整治活動情況開展明察暗訪25批次,共檢查17個鄉鎮(街道、龍安)和23個市直部門,走訪村(居)25個,現場糾正制止占道操辦喪事18起,提問黨員干部應知應會知識156名,查處黨員干部違規操辦問題1起。
突出黨委主體責任
在推動移風易俗工作過程中,我市始終堅持將移風易俗工作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重要內容,加強統一領導,強化主責意識。
去年9月21日,全省召開移風易俗工作座談會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于9月26日召開市委常委會,迅速要求有關部門著手制定移風易俗管理有關規定和實施方案。同年10月10日,市委常委會成立“市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劉振輝、市長袁華軍親自掛帥,18名處級領導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7個專項工作組,45個市直部門和鄉鎮(街道、龍安)作為成員單位組成攻堅隊。10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動員部署大會,吹響了移風易俗攻堅戰的沖鋒號角。23日,市委市政府印發《福鼎市關于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制止大操大辦婚喪喜慶事宜專項整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職責分工,統籌協調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
政策法規是硬約束,倡議宣傳則是軟引導。市委宣傳部還組織“鼎姐姐”等五支宣講小分隊開展宣講,市委文明辦將開展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各級文明創建考核體系,向全市發《倡議書》,倡導勤儉節約辦好紅白喜事,讓移風易俗、破除陋習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發揮黨員帶頭作用
移風易俗,黨員應當好“火車頭”,發揮好“關鍵少數”的引領作用。我市堅持以黨風帶新風,在印發《規定》的同時,出臺《福鼎市黨員干部婚喪喜慶事宜管理規定》,要求黨員干部帶頭簽訂公開承諾書,以身樹立標桿,擯棄陳規陋習。
據悉,早在2014年我市就出臺移風易俗相關文件,但對象只針對副科級以上干部,對菜金、禮金等都沒有做出規定,故收效甚微。新規相比舊規,整治與約束的范圍擴大到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黨員干部,村兩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在鼎規模以上企業主。“去年孩子結婚,恰逢‘移風易俗’的通知下來,作為村干部,又是黨員,我與家人商量后決定將孩子的婚事從簡辦。”太姥山鎮瀲城村委會副主任陳上生說,簡辦婚禮不僅節省開支,減輕了經濟壓力,更抑制了虛榮攀比等不良風氣。
文明新風不僅在太姥山鎮瀲城村落地生根,全市17個鄉鎮281個村皆通過鎮村會議、廣播喇叭、橫幅、LED顯示屏、文化墻、宣傳欄、入戶發放宣傳畫、倡議書等形式,由黨員帶頭,以良好作風不斷增強群眾儉辦婚喪嫁娶事宜、遠離不良習俗的自覺性,已形成向善向上的社會風氣。
加強監督執紀問責
移風易俗,要行動更要堅持行動,不可“只打雷不下雨”。我市著力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組織開展明察暗訪,重點查處黨員干部頂風違紀、敷衍應對,以及鋪張浪費、借機斂財等問題,通報反面典型,保持高壓態勢,形成有效震懾。
光靠市紀委監督執紀還不夠,還要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因為移風易俗在群眾身邊開展,群眾就最好的監督者。全市各村(社區)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實現村民自治,促進鄉風文明。“自村里成立紅白理事會,婚喪嫁娶都有詳細規定,村民們不再互相攀比,辦事沒有負擔。”管陽鎮西陽村黨支部書記吳永生說,村里講排場的人少了,干實事的人多了,大家彼此監督,互相激勵,文明婚喪已蔚藍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