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禪三大覺悟
“佛的核心價值是覺悟。”張教授認為,佛教的三大覺悟主要是“空觀大千世界”、“敬畏因果”、“善待眾生”。
關鍵詞:空觀大千世界
“很多人認為佛教的‘空’觀,是消極的、悲觀的。”張教授認為,實際上,“空”就是要教我們心懷一份歡喜心,就是因為世事無常,一切皆空,才要學會珍惜,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當哪天真要失去了也要坦然相對,因為這是不可避免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佛教“空”觀的精髓表述,沒有永遠,永遠就在一呼一吸間。
企業在發展中,總會勝敗得失,起起落落,而企業的領導人如果抱著事在人為、成事在天之心,就會信心大增。
關鍵詞:敬畏因果
“我們要大家敬畏因果并不是佛教里說的,三世輪回的因果。”張教授說,有沒有下輩子,還無法去證明,但我們要相信現世因果,要多信因果,這樣我們才有敬畏之心。人要有信仰,信因果的人不做壞事。培植果報之心的柔性管理,這是禪修智慧中指向為人處世的覺悟:敬畏因果。
簡單地說,當一家企業沒有承擔回報社會的責任,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沒有給工廠創造一個安全的生產環境,沒有善待好每一位員工,遲早是會遭到報應的。
關鍵詞:善待眾生
每個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誰也離不開誰,離不開眾生。當你對別人好的時候,就是對自己好,當你對別人好的時候,也許不會直接會報到你身上,當忽然哪一天,你會發現原來很久以前那件小小的事情幫了你的大忙。
企業如果一味追求經濟利益,不惜爾虞我詐,同行間相互打壓、攻擊,往往不利于一個行業的發展。如今許多中小企業已經意識到個體在市場競爭中的薄弱,開始探索抱團發展,合作經營,以實現雙贏的局面。
“佛家口頭禪,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這是禪修中指向與他人關系的覺悟:修好人緣。”張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