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視界開闊。太姥山鎮黨委書記林乃平介紹,這片區域是太姥山鎮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啟動區,將規劃建設太姥山旅游城、太姥商業廣場、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福鼎十七中、福鼎第二醫院新院區、集鎮景觀街、太姥山五星級酒店,以及銀都花苑、云天花苑等一批高等級的現代商住社區項目。這些項目目前部分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部分正在建設中??梢灶A見,當啟動區內規劃建設的項目全部建成,這片區域將成為太姥山鎮融合著各種現代城市建設與城市社區生活元素的最亮麗的版塊。
其實就是在建設一座新城!顯然,隨著太姥山旅游開發和小城鎮建設的深度推進,隨著區域經濟總量的迅速做大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太姥山鎮原有的鎮區規模和鎮區形象已經不適應發展的需要。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調整發展定位,投入1500萬元委托國內權威建設設計單位重新修編鎮域及鎮區發展總規和各類專項詳劃,確立鎮區發展“南延北拓,西聯東望”的策略,突出宜居、旅游、文化三大特色,著力打造濱海生態旅游文明城鎮。圍繞著這一思路,全方位實施老城區改造和新鎮區建設,同步加快鎮區道路、園林景觀以及教育、衛生、文化、環保等關切民生、完善鎮區功能的市政項目建設。“十一五”期間,五年該鎮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10億元,2011年,45個小城鎮建設重點項目即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09億元,是年度投資計劃的146.5%。今年,太姥山鎮列入省、寧德市考核的小城鎮建設項目共64個,年度計劃投資22.81億元,目前6個項目已竣工投入使用,38個項目按序時進度推進,20個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工作,1-6月份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84億元,完成計劃投資65%。
這組數據同樣在詮釋著一個新的詞組——太姥山速度。
C
在鎮區北部的太姥山水井頭工業項目區,一雄光學儀器、海鷗水產集團、鄭源茶具茶業三家公司的老總熱情洋溢地領著我們參觀企業,介紹車間生產經營狀況、產品特征性能品質、企業發展藍圖。他們所創辦的企業,不僅在國內,就是在國際上,也有不小的知名度。
水井頭工業項目集中區是環沙埕灣經濟區域一個重要的工業發展平臺,東向,走太(姥山)龍(安)疏港公路,10公里抵達沙埕港西岸龍安5萬噸位碼頭。項目區2004年創建,目前已引進企業33家,其中18家已建成投產,2011年實現產值23.03億元,出口創匯1.606億美元。33家企業,一大部分由本地人投資創辦的,他們或始終扎根家鄉發展,或外出創業有成回家投資興業,說起創業史,無一例外談到對家鄉建設與發展的展望,談到為家鄉的建設與發展奉獻一份力量的心愿。
我們真切感受到太姥山人的創業激情、愛鄉情懷和執著爭先的意志。
秦嶼歷來不乏敢為家鄉獻身的仁人義士。明代,邑人程伯簡組織鄉親勇抗倭寇壯烈殉身的故事至今讓人肅然起敬;遺址猶存的虎頭崗下六座義冢,沉淀著鄉人對清初開赴戍衛臺灣前線捐軀報國將士的無限追思。
愛鄉情愫融進太姥山人的血液之中。在鎮區行走,在鄉村問詢,我們發現,不唯精英人物,即使草根百姓,也同樣滿懷著對于家鄉的珍愛之情、期待家鄉發展更好更快的赤子之心。鎮黨委書記林乃平說,太姥山人聲音大,心腸熱,對于家鄉的建設與發展,參與的熱情很高。這樣的群體性格,大概是依山傍海的地理環境孕育的結果,融合了海邊人的直爽與山里人的樸實。而長期以來領先區域經濟發展的結果,又讓太姥山人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他們為已經開步的“十二五”確立了一個新的目標:到201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超100億元,年均遞增15%以上;財稅總收入力爭突破4億元,年均遞增15%,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2萬元,年均遞增10%以上;“十二五”末將鎮區建成區面積拓展到5.8平方公里,初步建成宜居、生態旅游城鎮綜合體框架,成為太姥山風景區旅游配套服務中心。
這一組數據,在繼續譜寫一個新詞組——太姥山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