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 5月17日,在磻溪鎮吳陽村一處撂荒地,鋤頭、鉤機、農耕機齊上陣,現場熱火朝天,這里是水稻種植大戶福鼎市豐裕農業專業合作社承包的300畝撂荒地復墾現場,由吳陽村黨支部通過多方渠道聯系,于2022年3月引進的。
在茶產業為支柱產業的磻溪鎮,糧食種植勞動成本高、收益低,群眾種植積極性不高,部分農田出現撂荒。要整治好撂荒地,首要問題就是解決“誰來種”。
早在2021年磻溪鎮就已經開始重視農田撂荒問題,組織部分撂荒地較多、面積較大的村黨支部開展專題研究治理,其中金谷村黨支部成功引進店下種植大戶對110畝撂荒地進行復耕復種。2021年收割季,看到大片的金色稻田,金谷村黨支部書記耿培坎激動地說:“這么多年了,這片田終于又迎來了稻谷收割。”
今年,磻溪鎮同樣在吳陽村引進種糧大戶對300畝的撂荒地進行整治復墾。“什么?第一年沒有租金?”吳陽村部分群眾不解道。由于吳陽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田地撂荒多年,整治難度大,為降低成本,業主要求免去首年租金,部分群眾對此情況不理解。“讓我去和他們說。”正當黨支部書記發愁時,村黨員吳思忠、吳敬輝等率先簽訂協議,并協助村黨支部到群眾家中宣傳解釋,最終吳陽村130戶群眾300畝撂荒地全部簽完協議,于是便有了開頭熱火朝天的整治場面。除了引進大戶,磻溪鎮還在黃崗村和排洋村探索出了家庭農場模式,黨員群眾通過組建家庭農場或聯戶流轉集中盤活村內100余畝撂荒地資源。
“今年磻溪鎮計劃對1000畝撂荒地進行整治,目前我鎮已經整治了400余畝撂荒地,計劃種植中稻,現在正開始育秧。”磻溪鎮黨委副書記劉兆武說。為了貫徹落實耕地保護政策和撂荒地復墾復耕激勵措施,切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磻溪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撂荒地整治部署會,摸排全鎮撂荒地情況,建立撂荒地整治情況臺賬,探索出符合實際的方法思路,通過黨員黨支部共同發力,有效推動撂荒地整治,讓農村“沉睡的土地”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