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張文奎 王婷婷)五月,福鼎市貫嶺鎮茗洋村漫山遍野的梔子花即將迎來盛開期,梔子樹上一簇簇花蕾散發陣陣清香。
“5月下旬至6月,是梔子花的盛開期,既可以采摘,又可以賞花,讓整個村都熱鬧起來。”茗洋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陳秀桃說道。
茗洋村位于閩浙兩省三縣交界處,四面環山,是閩東重要革命老區根據地之一,也是福鼎市黃梔子產業的“發源地”之一。上世紀90年代,發現本地的土壤和環境特點適合種植黃梔子,村民們紛紛種上黃梔子。
“從一開始零散栽種,到現在有30多畝梔子種植基地,收入提高了,生活越來越好了!”茗洋村村民李孔斗有著20多年種植經驗,他說,黃梔子宜種宜管,邊開花邊結果,是村民的“致富花”和“幸福果”。
陳秀桃介紹,夏季梔子花開,可觀賞可食用,又可以提制純露,用于護膚品、面膜等,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等到10月份梔子結果,男女老少都能上陣采摘,論斤賣鮮果;鮮果粗加工,化農為工又可增收。
靠山吃山唱山歌。隨著黃梔子種植聲名鵲起,茗洋村開始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工廠等經濟組織、企業,推動全村黃梔子產業化、規范化發展。
2009年,茗洋村村民李步抽在村中率先成立利農專業合作社,吸引眾多種植戶抱團入社。“我們負責建基地、找銷路,力求穩定銷售價格,保障大家利益。”李步抽表示,早些年,黃梔子的銷售較為被動,他與幾名合伙人便尋思著自己找客商、找市場。經兩年的奔波,終于有江西、安徽等地客商慕名而來,黃梔子價格漸趨穩定。此后,茗洋村乃至貫嶺鎮的黃梔子產業才逐步迎來“黃金時期”。
經過多年發展,茗洋村現有黃梔子種植面積達6000畝,年產鮮果3000多噸,共有7家農業專業合作社、20多家黃梔子加工廠、2個示范基地。
乘著發展“東風”,茗洋村緊接著在產業配套發展上下功夫。“原來路窄彎多的村道,已經難以滿足村民的生產生活需要。為了進一步打開‘山門’,我們多方探索,積極發動鄉賢、企業等捐資修路,預計今年底可順利通車。通車后,不僅可以降低梔子等農產品的運輸成本,還能引進更多企業,助力鄉村振興。”陳秀桃說。
與此同時,該村還先后建設梔子體育公園,并深入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貫嶺鎮紅色花海旅游路線,促進梔子從花、到果、到旅游全產業鏈開發,打造富有特色的美麗鄉村旅游目的地。
鄉村底子厚了,發展底氣更足。優質道地藥材示范基地建設、優質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梔子烘干設備改造、建設梔子日化系列產品等一批好項目相繼落戶茗洋村,通過“五新”技術推廣、加工設備改造,梔子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不斷提升。
“我們的目標是把茗洋建設成為閩浙邊界小康示范村。”展望未來,茗洋村民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