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王婷婷)金秋九月,走進位于福鼎市貫嶺鎮的閩浙邊農創客產業園,一幅幅彩繪壁畫生動描摹著梔子加工的場景,散發著濃厚的文藝氣息。展示廳內,梔子花水、梔子面膜等產品琳瑯滿目,令人流連忘返。
這個閩浙邊農創客產業園,同樣落戶于浙江泰順,主要為兩地梔子等農副產品提供展示、交流和直播等平臺,促進農民增收。
花開兩地,產業共建。早在去年3月,貫嶺鎮便聯合泰順縣彭溪鎮開展“浙閩邊梔子產業鏈黨建聯盟”,通過“建鏈、延鏈、強鏈、補鏈”整合梔子上下游產業,覆蓋兩地梔子深加工企業14家、種植基地4萬多畝,22個省際邊界村、200多戶黨員種植大戶參與,有效助推省際邊界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
“以黨建聯盟為紐帶,我們充分整合雙方梔子產業資源,著力打造龍頭帶動、項目推動、條塊聯動三大推手,實現產業鏈黨建工作由‘單一屬地隸屬’向省際‘兩邊屬地+產業鏈’協同管理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轉變。”貫嶺鎮黨委副書記邵克斌介紹,依托梔子花節,兩地共同打造了“閩浙邊梔子花旅游嘉年華”農旅主題,推出兩條旅游觀光線路,即“基地賞花—冷凝皂觀光工廠—手工DIY體驗”和“基地賞花—采摘體驗—花宴品嘗”,真正形成集“種、產、銷、游”于一體的農旅模式,形成浙閩邊界特色旅游品牌。
省際邊界治理是一道歷史難題,交界邊界村容易成為發展“盲區”,形成“各自管、各不管”“這邊想管、那邊難管”等頑疾沉疴。近年來,以“新時代閩浙邊合作發展先行區”為契機,貫嶺鎮積極探索建立“1+N”黨建共建工作模式,與浙江接壤鎮村深化各個領域共建,做好閩浙邊界黨建新文章——
在組織共建方面,成立“邊界紅關黨建聯盟”,形成“組織聯建促堡壘筑牢、村社聯動促農業煥新、村企聯興促工業騰飛、店戶聯營促商貿繁榮、平安聯創促和諧有序、文化聯姻促鄉風文明、生態聯治促鄉村宜居”等“七連七促”機制;
在鄉村振興方面,主動承接浙南產業轉移,在閩浙邊界規劃300畝邊界產業園,引進定制家具企業落地生根,解決閩浙邊界剩余勞動力問題,并規劃建設分水關工業物流倉儲項目,全力助推邊界新村振興;
在聯防聯調方面,建設閩浙邊界綜治聯防聯調中心,組建閩浙邊界綜治平安志愿者隊伍,開展“警務合作”,為兩地人民解決矛盾糾紛、維護綜治平安、改善交通環境,大力促進新時代閩浙毗鄰地區長期和諧穩定;
在疫情防控方面,通過共建臨時黨支部、黨員志愿者聯合行動等方式,動員三地黨員志愿者開展疫情宣傳、關卡執勤、愛心助困等活動,共同守護邊界,“紅”動邊關……
“今年3月,我們還與彭溪鎮聯合開展一季度浙閩省際邊界村社‘四拼四曬’活動,創新黨建工作新格局,全面提升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著力推動基層黨建全域建強。”邵克斌說,下一階段,貫嶺鎮將繼續加強茶鄉產業鏈、汽摩配產業鏈、家具產業鏈等產業建設。
兩省共聯盟,繪制大藍圖。如今,置身于貫嶺鎮,處處可看到兩地在閩浙邊界黨建聯盟引領下不斷探索的生動實踐事例,正碰撞出一個又一個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