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瀝,福鼎市疊石學校的新教學樓在細雨中格外醒目。梯形教室里,八年級學生董潔身姿挺拔地站在講臺上,搖身一變成了小小講解員,將疊石八景的故事向臺下的觀眾娓娓道來,用生動話語為家鄉“代言”。 學生講解疊石八景 每周二中午,是疊石學校校本課程的時間。以前,校本課程只能在舊教室里開展,隨著這學期新教學樓的啟用,寬敞明亮的梯形教室成了學生們推介展示家鄉風貌文化的新舞臺。 據了解,疊石學校原“慶同樓”經鑒定確認為C級危房,2023年被納入福鼎市校安工程,并于同年9月進行拆除改建。新建教學綜合樓共設有16間教室,包括9間普通教室和7間多功能教室,可容納405名學生。同時,配套建設了新運動場和新幼兒園,可全方位滿足教學需求,為全體師生帶來煥然一新的學習生活體驗,于今年春季新學期正式啟用。 新教學樓 “這學期開學后我們就到新教學樓上課了,教室里多媒體教學設備一應俱全,課桌椅也都是全新的,大家上課更積極了。”坐在嶄新的教室里,四年級學生簡梓潼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全新的校園環境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提升辦學質量注入強大動力的同時,疊石學校始終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擺在核心位置,積極探索多元教育路徑,全力促進學生成長。 在美術教室里,一堂別開生面的社團課正在進行——只見三三兩兩的學生圍桌而坐,專注地做著刺繡。繡繃上,彩色絲線在指尖穿梭,細膩的針腳間,綻放出傳統工藝的魅力。 學生在社團課上學習刺繡 社團課程是農村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為此,疊石學校積極推動社團課程建設,目前已成功組建剪紙、書法、樂高、尤克里里等10多個涵蓋不同領域的社團,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與此同時,該校還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束縛,將鄉土文化融入校本課程,為學生打開了解家鄉的窗口。 學生在社團課上學習刺繡 以育人為本為基,勾勒農村教育的理想藍圖。近年來,疊石學校秉承“育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在完善硬件設施、加強師資建設、豐富課程體系等方面持續發力,積極推動學校全面發展建設,先后被授予“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福鼎市文明校園”“平安先行校園”等榮譽稱號。 “下一步,我們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發更多融鄉土文化于一體的校本課程,同時通過課后延時服務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做到五育并舉,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福鼎市疊石學校校長陳獅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