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一座被山海眷顧的生態之城,在這里,壯麗的山海畫卷與靈動的川島風光交相輝映,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自然勝境。雄奇的太姥山、遼闊的三都澳、幽深的九龍漈、古樸的廊橋、神秘的畬鄉,共同編織出閩東大地的獨特魅力。這片土地更鐫刻著紅色的記憶,閩東革命精神如燈塔照亮山海。自然與人文在此完美交融,綻放出璀璨的“閩東之光”,讓寧德成為令人心馳神往的生態旅游天堂。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地把“閩東之光”傳播開去,在“閩東之光”提出35周年之際,由寧德市委網信辦、寧德市文旅局聯合舉辦的2025年“閩東之光”短視頻大賽現已正式開始,向社會各界征集拍攝一批充分展現閩東的錦繡河山,展示閩東的燦爛文化傳統和體現閩東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善良質樸精神的優質短視頻作品,通過多主體參與、多平臺聯動和多元化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閩東,向往閩東,熱愛閩東。 指導單位: 福建省委網信辦 主辦單位: 寧德市委網信辦、寧德市文旅局 承辦單位: 福建廣電融媒體發展有限公司 活動時間 2025年4月—9月 時間安排 (一)展播征集。2025年4-8月,采取邊征集邊展播的做法,工作專班對征集到的作品進行初審,初審通過后在海博TV客戶端、新寧德、今日閩東等平臺“閩東之光”短視頻大賽專欄刊播推送。 (二)評選表彰。2025年9月上旬,組成大賽評委會完成作品評選工作;9月下旬完成獲獎作品網上公示,并在各推廣平臺展示獲獎作品;結合獲獎作品研討會舉辦頒獎儀式,并對獲獎優秀作品進行推廣傳播。 征集對象 面向社會各界征集作品,含各級政務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央、省、市主要新聞媒體(含新媒體)和縣級融媒體中心,社會機構、商業網站、互聯網企業、新媒體工作室、個人自媒體等。 作品要求 1.作品應圍繞主題,展現35年來閩東地區的發展變化。體現寧德元素,突出地方特色,可使用方言解說民俗活動、非遺表演等,重點體現寧德文化底蘊的厚重豐富、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和城鄉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2.作品應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內容健康向上,結構清晰、敘事流暢、情節合理,不得涉及色情、暴力、性別撕裂、民族歧視、種族歧視等內容,不得植入商業廣告。 3.表現形式不限,可采取創意宣傳片、人物訪談、微電影、情景短劇、紀錄片、vlog、手繪動畫、CG動畫、MV等生動活潑的形式,重點鼓勵具有真切故事情節的短視頻作品。 4.接受MPG、MPEG、AVI、MOV、WMV、MP4等格式文件,畫面格式為高清16:9(橫)、9:16(豎),分辨率1280*720以上(橫)、720*1280以上(豎),幀率25幀/秒;具備精良的聲畫品質,具有一定的審美水準,畫面干凈,不帶角標、臺標、水印或標識;語種不限、非通用語種作品需添加中文/英文配音或字幕。 5.作品時長1-3分鐘(紀錄片、微電影可到5-10分鐘,提交時在申報表“作品名稱”后加注“紀錄片”或“微電影”),超時長作品不予評選;作品標題字數不超過20個字,且申報表填寫的標題必須與視頻中展示的標題名相同。 6.征集范圍為2024年10月之后制作發布的短視頻作品,更早時期或缺乏時效性的作品原則上不予評選,已報名參加前三屆省、市短視頻大賽的作品不得再次報名。截稿時間為2025年8月31日。 7.參賽作品有多個申報人(單位)的,應在申報表中寫完整,原則上進入展播環節后不再接受增加作品申報人(單位)的申請。 8.申報人或申報單位應為報送作品版權所有者,參賽作品版權明晰,畫面、音樂、字體版權及肖像授權等無爭議,主辦方擁有無償使用入選作品開展非營利性活動的權利,如有侵權及發生法律糾紛,責任由作品申報人(單位)自負,同時取消參賽資格。 9.原則上,同一作者(個體、單位或企業)若有多個作品入圍,僅可獲評一個獎項。 作品評審 1.所有作品經工作專班審核以后,在短視頻大賽專欄展播,由社會大眾進行投票。票數前100名的作品才有資格進入評審圈。除“最佳人氣獎”直接由票數最多的作品產生以外,其他35個獎項由專家評委會共同評出。 2.評委會采用評審會方式,從主題立意、攝影制作、創新形式、敘事表達等四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分。 投稿要求與渠道 參賽者在規定時間內匯總提交齊全規范的參賽材料,每件參賽作品應含作品參賽申報表、版權承諾書和作品原文件,申報人或申報單位有多條作品進行申報的,需另附申報作品目錄表。以上內容均打包發送至指定評委會電子郵箱(nddspds@163.com),參賽者報送作品時,郵件標題需按以下格式填寫“作品標題+參賽主體名稱+聯系方式”,一個作品一個郵件形式報送,格式不規范的作品,組委會將拒絕收件。各參賽者自行備份所有申報材料和信息,已報材料將統一存檔,不再退還。 獎項設置 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附件: 1.申報作品目錄表(匯總) 2.作品參賽申報表 3.版權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