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舉行的“為愛徒步環保公益活動”中,張敏青與志愿者們進山清理垃圾。
聯合會“轉正”后日趨專業化
做慈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張敏青早在13年前開始做公益時就感受到了。特別是前幾年,愛心活動越辦越大但愛心籌款卻頻頻陷入瓶頸,包括張敏青在內的骨干成員開始意識到沒有“合法”身份,難以讓“草根”公益組織獲得持續發展。
2013年母親節當天,公益聯盟在古田街頭發起了“與愛牽手——母親節義賣康乃馨,幫扶弱勢群體”活動,這次活動所得善款用于幫扶古田縣唐宦孤兒院及貧困母親,然而就在幾十位志愿者全力奉獻愛心時,他們耳邊卻傳來了這樣的聲音,一位男子當場斥責他們是“作秀”,并質疑他們不是擁有合法資質的組織。這句話像一股寒流傷透了在場志愿者的心,張敏青及時解釋也沒能獲得這名男子的理解。
其實,志愿者何嘗不知道,公益聯盟如果不在民政部門注冊就很難使公益事業朝專業化的方向前進,在募捐善款、招納志愿者時更是困難重重。
盡管注冊過程中遇到不少麻煩,但志愿者們的艱辛終究沒有白費。2014年9月21日,古田縣愛心公益聯盟在古田縣民政局正式注冊,更名為古田縣愛心公益聯合會,張敏青當選為首任會長。在當日成立大會上,張敏青和志愿者們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十余年的努力終于促成古田大地出現首個正式的民間愛心公益組織。
回顧愛心聯合會成立近一年來的變化,張敏青欣喜地說:“首先是聯合會在成員管理、活動舉辦方面更加專業有序,現在已有上百名成員了。再就是籌集善款能力提高了,愛心人士的捐款熱情高漲,我們還成立了聯合會官網。”
張敏青說,早在公益聯盟時期,她便借助論壇、QQ群(空間)、微信等公開網絡平臺,及時公布募捐的善款、物品明細,定期發布詳盡財務報告,每次活動主要組織者的聯系方式也全部公開,志愿者參加的所有公益活動產生的費用嚴格實行AA制,不動用善款,“現在聯合會已經有專門的出納、會計,使得財務方面的工作更加規范化、透明化”。
“你為什么有自己的工作還要花費這么多精力來做公益?你是想追名逐利嗎?”張敏青說,這些問題直到現在還有人問她。
做公益真的需要理由嗎?張敏青和其他志愿者一直堅定地選擇用實際行動來回應:2014年11月1日,公益聯合會志愿者們上門慰問年過九旬的抗戰老兵趙仕桂,隨行的張敏青父親獨自上房頂為老人揭瓦修漏;2015年5月8日,志愿者們去往水口鎮入戶慰問貧困母親及特困家庭并發放慰問金,5月10日即母親節當日,在該縣城舉行義賣康乃馨活動;2015年6月20日,志愿者們在端午節時走進平湖鎮唐宦村慰問“快樂兒童之家”的小朋友們……
古田縣愛心公益聯合會走到今天,張敏青反復向記者強調,這并不是她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全體志愿者和所有愛心人士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