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王婷婷)綰青絲,舞水袖,越腔聲聲飄古韻。12月7日,天色剛暗,桐城街道流美社區華光府內,鑼鼓鏗鏘,古典越劇劇目《春草闖堂》正粉墨登場。
“是非黑白要分分清……”舞臺上,演員們身著行頭,扮相精致,在唱念做打之間,演繹著生動而令人深思的故事,盡顯越劇魅力。庭堂里,檐廊下,人頭攢動,座無虛席,不時傳來陣陣歡呼叫好聲。
“今年9月份以來,我們的‘文化惠民’演出先后走進了各個街道社區、鄉鎮、校園,最多的時候約有上千人觀看。”福鼎市閩浙邊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任潘覺民介紹,今年該中心演出任務共有65場,截至目前已完成51場。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福鼎市不斷完善文化基礎設施,深挖本土文化資源,打造地方文藝精品,促進文化惠民工程在廣袤大地生根發芽、結出碩果,滿足群眾對文化的新期待、新需求,為幸福福鼎“加碼”。
據了解,福鼎越劇始建于1952年,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美的舞臺表現,長期活躍于閩浙邊界,在兩地享有盛譽。多年來,福鼎越劇根植于深厚的本土文化,創作、移植、改編了一批批優秀劇目,并觀照著當代社會的精神和追求,在傳統中滲入鮮活的現代元素。
“像今天的演出里,我們就融入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和《民法典》的節選內容宣講,傳遞時代‘好聲音’。”潘覺民說,接下來,“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將繼續走進貫嶺鎮、硤門畬族鄉柏洋村等鎮村,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