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文化”日益流行 有“追星”愛好的未成年群體不在少數 有詐騙分子就瞄準了未成年人群體 布下“網絡追星”的騙局 來看這起真實案例 4月13日,福鼎一學生被網友拉入某明星QQ粉絲群,入群不久,群管理員稱該群群主因涉嫌詐騙被捕,群里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詐騙的嫌疑,要添加“律師”QQ配合調查。該學生添加后,這位“律師”以“驗證是否與那個Q0群主有交易往來”為由,多次誘導該學生使用母親手機掃描其提供的收款碼進行轉賬操作,直到學生家長發現異常,隨即報警處理,被騙6175元。 這類詐騙 通常有以下套路 ●通過廣撒網與未成年人建立聯系:不法分子在網上發布帶有某“明星”QQ號、某“明星群”QQ號的信息,鎖定追星未成年人群體后,通過冒充“明星”“律師”等特定身份,與未成年人建立聯系。 ●誘騙未成年人獲取家長手機:當未成年人進入“明星群”后或添加“明星”QQ號后,不法分子以懷疑學生泄露明星QQ號等為由,要求未成年人配合“調查”,威脅、恐嚇未成年人獲取家長手機進行操作。 ●恐嚇、威脅、誘騙未成年人轉賬:當未成年人獲取家長手機后,不法分子與未成年人進行視頻通話,誘騙未成年人通過手機操作,從家長銀行卡中將錢轉出。 此外,除了網絡追星騙局外 未成年人群體還易受 以下類型的詐騙 1、冒充親友詐騙 詐騙分子可能會通過電話或社交媒體發送信息,聲稱自己遇到了緊急情況,需要立即轉賬或支付費用。為了增加可信度,詐騙分子可能會使用學生的親友的真實姓名、照片或已知信息。 2、紅包返利“殺魚盤” 詐騙分子通過短視頻網站、聊天工具等渠道發布紅包返利虛假信息,誘騙未成年人入群,隨后以手續費、轉賬費、紅包費等多種借口來進行詐騙。 3、防沉迷”騙錢財 詐騙分子以“解除游戲防沉迷限制”為由,通過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騙未成年人獲取其親屬微信或支付寶賬號及支付密碼來騙取錢財。 4、虛假購物、服務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網絡、短信發送虛假購物廣告或者虛假服務信息,以低價銷售的商品來喚醒被害人購物欲望,當被害人相中物品后,詐騙分子會以各種理由讓被害人給其轉錢,直到被害人掏空錢包為止。免費皮膚“大陷阱” @福鼎的家長以及學生 都請注意 警方提醒 1、對學生的提醒 不輕易添加陌生網友為好友,不輕易相信陌生網友的話,不與陌生網友“屏幕共享”。同學們追星要理智,遇到陌生人要求轉賬匯款的一定要拒絕。 2、對家長的提醒 家長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機和支付賬號。不要將手機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賬號密碼信息告知孩子。加強對孩子的防騙教育,幫助他們掌握防騙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