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當時光為青絲涂上霜色,當身體機能悄然衰退,當視野中的景色逐漸模糊……當我們變老后,生活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托起群眾的幸福晚年,是我市力行不怠的目標。近年來,我市秉持著對老年人的深切關懷,全力加快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步伐。構建起以居家養老為根本基石,以社區服務為有力支撐,以專業機構為重要補充,將醫療養護、健康養生與文化滋養深度融合的多元化養老格局。全方位、多角度地滿足著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致力于為每一位老人打造一個幸福、安樂的晚年家園。 “再近點!再近點!” 日前,在傾灑的暖陽下,三門里村的福鼎市伍心養老園內,數名長者在地擲球場上玩樂,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時無憂無慮的時光。 在舊有觀念中,養老院似乎總被貼上孤獨、冷清的標簽,是無奈之下的選擇。然而,如今的養老院早已改頭換面,徹底顛覆了人們對養老院的傳統印象。 長者林瑞玲就是從短居到常住的一個生動案例。 “以前我是不愿意來養老院的,是前年過年的時候實在請不到保姆了,才來養老院住著試試看的。”當時的林瑞玲情緒狀態非常不好,時常一個人悶在房間里。察覺到這一情況后,養老院的院長、護工以及其他的長者都對林瑞玲更加地關懷,時常陪她聊天、散步。在他們的陪伴下,林瑞玲終于走出陰霾,融入到了這個“大家庭”中。 “這里不僅舒適、還很有人情味兒,讓我覺得生活很愉悅,所以后來我就把行李都搬了進來,準備在這里常住了。”說這話時,林瑞玲周身被暖煦的陽光溫柔包裹,她的臉上滿是歲月靜好的悠然。 養老院內,冷暖空調、數字電視、24小時的熱水服務以及緊急呼叫鈴等設備設施一應俱全,每天還有護工們悉心料理著長者們的飲食起居,養老院內還配套建設了活動大廳、康復室、閱覽室、評估室、棋牌室等多種多樣的活動空間,為長者們構建起一座“幸福綜合體”。 “我們接下來也準備積極響應國家醫養結合的政策,在養老院內設置醫療機構,滿足在院長者的康復醫療需求,方便長者小病無需外出,在養老機構就能得到醫療、護理服務。”福鼎市伍心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院長柯芳表示。 在長者幸福的笑容背后,是我市大力推進養老服務工作社會化進程的生動體現。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民政中心工作,積極構建較為完備的城鄉養老服務體系,大力推進養老服務工作社會化進程。“我們順應絕大多數長者居家養老的習慣和意愿,加大力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為居家養老的長者提供必要的上門服務,鞏固居家養老服務基礎地位。”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聚焦老年群體需求,市民政局發揮社區養老服務依托作用,發展社區日間照料、孝老食堂、康復護理等為老服務項目,讓長者實現在“家門口”就可以養老。 “阿叔,你的午飯到了,開門來拿一下吧。”每天中午十一時左右,福鼎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志愿者都會為周邊有需要的服務對象送上價格實惠的午餐。 這是福鼎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全市符合條件的“6+1類”長者提供的專業化養老服務內容之一。平日里,中心不僅為服務對象免費開放娛樂空間以及溫馨舒適的休憩空間,滿足長者對于生活照料、愛心公益、營養膳食、文娛休閑等多元化需求,還為全市17個鄉鎮街道及開發區的服務對象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行、助醫、助急、助樂等實體援助服務。 “目前,我們的服務對象建檔兩萬多人,線下服務17000人。我們的服務頻率是每個月電話回訪一次,兩個月上門服務一次。”福鼎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副主任蘇依寧介紹,服務人員在服務過程中,會和長者進行有效溝通、跟進長者需求,來為長者制定個性化服務。此外,中心還與社區衛生院、個體醫師協會、眼科醫院等專業的醫療機構合作,為長者提供健康義診、健康評估,實現醫養結合。 隨著我市首家嵌入式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正式投運、名京生態園老人公寓項目蓄勢待發、互助孝老食堂不斷推廣、惠普型養老機構得到培育,一項項長者床邊、身邊可感可及的養老服務政策編織出一張養老服務網。這張網,以“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為經緯,橫跨城市的街道、鄉鎮,構建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康養文養相結合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穩穩托舉著長者們幸福的晚年生活。 舒適的免費娛樂休閑空間 定期線上回訪服務 入戶為長者進行健康診療 陪長者聊天 為有需求的長者提供上門送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