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確定6件提案作為全體會議議政性發言,并經會議審議研究,確定這6件提案作為2018年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截止10月份,所有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辦理協商工作均按規定時間完成,形成4份政協黨組報告和2份建議案報送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領導對黨組報告和建議案均作出批示。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所提的問題正在逐步解決,提出的意見建議,有的已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有的已經體現在市委、市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中。
2018年中國(福鼎)梔子健康產業發展大會現場。 王威 攝
■ 加大梔子產業扶持力度
【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內容】市政協委員、政協貫嶺鎮聯絡組組長黃大淵提交《關于加大梔子產業扶持力度的建議》的提案。提案認為,我市已經建成初具規模的黃梔子原料林基地和國內梔子藥材基地。梔子是我市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但梔子產業存在銷售渠道單一、缺乏科學指導、初加工企業規模小、精深加工企業自主發展難度大等問題。提案建議,加強領導,制定規劃;完善措施,推動發展,如設立梔子產業專項發展基金、扶持加工企業發展、規劃建設梔子加工園區等;加強宣傳,打造品牌;建立機制,培育扶持等措施。
【辦理情況】該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內容由市政協主席李紹美和市政府副市長肖劍華共同督辦,市林業局、貫嶺鎮等單位共同承辦。
【落實情況】成立以市委書記劉振輝為組長、市長袁華軍為第一副組長、市政協主席李紹美為常務副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人、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福鼎市梔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市梔子產業發展。市財政每年安排梔子發展資金,市發改、農業、林業、科技等有關部門也積極爭取扶持傾斜政策。舉辦2018年中國(福鼎)梔子健康產業發展大會,推動我市獲得“中國梔子名市”“中國梔子產業發展福鼎永久性會址”“中國藥文化研究會福鼎梔子文化研究中心”“梔子優質道地藥材示范基地”“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等榮譽稱號,提升福鼎梔子的市場競爭力。加強基地標準化建設示范管理,目前全市高標準種植千畝以上梔子示范基地5家,百畝以上20家,鼓勵引導全市140家梔子初加工企業實施標準化生產、精細化加工,提高梔子加工水平。積極招商引資,引進恒康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及福建梔子生物科技等4家精深加工企業。加大創新研發力度,引導企業與江南大學、中糧油、中國南京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對接,成功研發梔子油、梔子花、香精、梔子白茶等系列產品并推向市場,打破梔子產業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其中梔子油已通過SC認證。
焚燒發電廠
■ 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
【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內容】市政協提案委委員黃琳提交《關于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的建議》的提案。提案認為目前我市主要存在“三資”管理機構職責不明確,集體資產資源家底不清晰,村務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三資”管理實施細則不完善等問題。提案建議加強財務業務學習培訓,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作用,規范農村“三資”監管。規范設置鄉鎮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或“三資”管理機構,定職能、定編制,或將工作人員納入政府購買服務,重點加強招投標委托代理服務中心人員業務培訓和廉政建設。由農業部門牽頭,完善集體“三資”管理機制。
【辦理情況】該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由市政協主席李紹美和市政府副市長肖劍華聯合督辦,市農業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龍安管委會)共同承辦。
【落實情況】農業局調整充實提案辦理協商議題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政協提案辦理協商議題工作實施方案。在辦理的前期,對全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進行調查摸底。為做好《“三資”管理辦法》的起草工作,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農業、監委、發改、財政、審計、部分鄉鎮領導及專家到福州、莆田等地學習考察。經過深入部分鄉鎮開展調研,在原來《“三資”監管實施細則》的基礎上,起草了《“三資”管理辦法(初稿)》,市政協牽頭組織監委、發改、財政、審計、部分鄉鎮人員和鄉鎮經管負責人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對《“三資”管理辦法(初稿)》進行修改和完善。而后將《“三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轉發給各鄉鎮(街道、龍安)征求意見。發改、行政服務中心、農業等部門將制訂《福鼎市村級(社區)小額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農業局將根據監委等部門的意見,進一步修訂了《福鼎市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送審稿)》,提請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市政府擬出臺《福鼎市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
社會福利中心 夏華鑫 攝
■ 進一步提升我市鄉鎮敬老院和社區居家養老水平
【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內容】市政協委員藍春鑾、林基祝等提交的《關于提升鄉鎮敬老院和社區居家養老水平的建議》的提案。提案認為我市在鄉鎮敬老院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面還存在著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量緊缺,老機構管理不夠規范、運轉困難、養老服務機構配套設施落后陳舊,醫養結合水平低、鄉鎮敬老院護理人員工資待遇低,護理人員難聘請等問題。提案建議優化居家養老模式,大膽創新服務機制,加強養老人才培養,著力提升專業化水平、推行醫養結合方式,努力提供便捷化服務。
【辦理情況】該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由市政府副市長肖劍華和市政協副主席吳子偉共同督辦,市民政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龍安管委會)共同承辦。
【落實情況】一是加強鄉鎮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機構建設。計劃在“十三五”期間新擴建12所鄉鎮敬老院,新增床位1208張。截至目前,前岐鎮、磻溪鎮、白琳鎮、疊石鄉、沙埕鎮、太姥山鎮(一期)敬老院建設已進入裝修階段,管陽鎮、店下鎮、硤門鄉(一期)敬老院均已動工。二是加強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依托寧德市社會福利中心為各類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提供培訓,今年以來已累計完成培訓122人次。三是推行醫養結合新模式。目前已指派全科醫生對鄉鎮敬老院開展坐診服務,解決養老人員就醫問題。四是創新服務新機制,探索科學管理。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的“公建民營”模式,允許鄉鎮養老機構通過租賃承包、委托運營、合租合作等模式,進行“公建民營”。
■ 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
【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內容】醫衛界張少玉委員提交《關于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的建議》的提案。提案認為,我市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人才短缺,分布不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有限,且現有管理運行機制制約鄉鎮衛生院發展,導致鄉鎮衛生院醫療衛生服務與居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矛盾突出。提案建議,從科學規劃建設醫療機構場所用房,盡快完善出臺引進和留住人才的優惠政策,加強人才雙向互動交流力度,加快配齊設施設備和推進基層衛生院薪酬制度改革五個方面著手,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
【辦理情況】該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由市政府副市長謝美葵和市政協副主席丁一蕓共同督辦,市衛計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龍安管委會)共同承辦。
【落實情況】一是推進補短板項目建設。采取改擴遷建等辦法,完成磻溪衛生院赤溪分院項目,實施福鼎市第二醫院(太姥山中心衛生院)新院區建設;新改擴建24個村衛生所,為7家衛生院配齊“新六件”設備,建成7家衛生院污水處理工程。同時,向市政府申請增加管陽衛生院、貫嶺衛生院提升改造項目。二是推進人才培育力度。通過公開招聘、定向培養等方式引進各類衛計人員;調整職稱結構比例,提高專技人員晉級空間;對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給予經濟等待遇傾斜,確?;鶎雨犖榉€定;繼續以選派進修培訓的方式,逐步培養骨干力量。三是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市、鄉、村健康信息平臺;設立“海云”項目點161個,目前共檢測醫學項目40.8萬例,項目點區域覆蓋農村服務人群90.5%;組建三大平臺六大中心,實現醫共體內技術資源的共享互助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其中遠程會診中心、醫學影像、心電診斷三個中心準備投入使用。同時,利用“互聯網+”服務,將基層就診病人醫學項目檢測信息傳送至市醫院工程部,讓基層醫生及時準確把握病情和診療需求,更好服務于農村人群。下階段,市衛計局計劃將中醫院北院區(一期)、桐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多個項目打包成“福鼎市衛生補短板項目”,申請PPP融資建設;繼續安排專項資金,為剩余7家基層醫療機構配齊“新六件”,實現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基本設備雙達標;完成檢驗、消毒供應、病理三個中心建設,推動雙向轉診系統和區域協同平臺使用。
■ 加快建立福鼎市強制隔離戒毒所
【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內容】市政協社法委提交《關于建立福鼎市戒毒所的建議》的提案。提案認為長期以來我市收拘吸毒人員只能借助拘留所,而拘留所沒有達到強制戒毒所的特性要求,存在很多問題。提案建議,市政府應把建立戒毒所納入2018年工作計劃,列入政府性投資項目。明確由市公安局開展項目前期計劃。相關要素保障部門支持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相關鄉鎮(街道)按照屬地原則做好安征遷工作,確保項目扎實有序推進。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鼓勵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未被查處的吸毒人員自愿主動接受戒毒康復治療,接受藥物和心理干預。
【辦理情況】該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由市政府副市長楊聲鳴和市政協副主席吳子偉聯合督辦,市公安局、司法局共同承辦。
【落實情況】自該提案被確定為重點提案暨重點協商議題以來,市政協社法委認真研究制定督辦方案,多次組織綜治辦、公安局、司法局、醫院等單位負責同志及部分政協委員進行實地調研,與公安局分管領導和禁毒大隊反復協商、探討辦理方案。并于8月23日,市政協組織委員到公安局開展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通報會,聽取辦理進展情況,推進提案辦理。
在提案辦理過程中,市公安局高度重視,成立由副市長、公安局長楊聲鳴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統籌協調我市戒毒所建設工作。多次組織禁毒、監管、政工、警保等部門進行深入的調研討論,對強制隔離戒毒所建設提出設置意見和具體方案,于8月中旬形成了關于要求設置強制隔離戒毒所的請示件呈請市政府審批,待市政府批準后,再層級報省公安廳、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置,進入立項、規劃、征地、建設等工作。
污水處理廠 朱乃章 攝
■ 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及分類機制
【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內容】市政協提案委提出的《關于建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及分類機制的建議》的提案。提案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市通過清潔家園行動、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仍存在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尚未全覆蓋、資金保障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等問題。提案建議,研究制定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及分類工作實施計劃、加強源頭管理做好生活垃圾前端收運工作、完善設施設備確保生活垃圾轉運處理環節有效運作、建立籌資機制保障工作經費足額投入等。
【辦理情況】該重點提案暨協商議題由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林乃平和市政協副主席汪聲毅共同督辦,由市住建局牽頭、市環保局、市水利局等共同承辦。
【落實情況】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常態化保潔機制。根據《福鼎市農村污水垃圾整治行動實施方案(2017-2019)》,明確2018年底基本實現全市250個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全覆蓋,并建立起常態化保潔機制。推行市場化運作,目前大部分鄉鎮(除疊石、磻溪、管陽)集鎮衛生保潔采取購買服務形式進行日常清掃保潔,赤溪村也試點開展村級衛生保潔市場化運作,效果良好。當前擬將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打包委托第三方保潔、收集、轉運和處理,目前已完成基礎材料收集,正在測算費用和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同時,全市大部分村莊均聘請人員開展日常保潔工作,并制定村規民約,大力宣傳生態保護。二是完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福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推進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建設,實現鄉鎮全覆蓋,并配齊生活垃圾處理設備。目前垃圾轉運系統已全部投入使用,購置垃圾轉運車55輛,垃圾收集車313輛,垃圾桶8135個,疊石、管陽、店下、白琳、磻溪、佳陽等鄉鎮建設52個村級中轉站。三是不斷加大資金投入。據不完全統計, 2018年省、寧德市補助和地方配套(含市財政和鄉鎮、村配套)合計約5600.38萬元,達到戶均439.02元、人均133.99元。四是試點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崳山鎮先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工作,經過近5個月的運營,目前崳山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