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茶鄉新聞
    投稿

    白茶飄香 產業惠民

    2020-11-13 10:03:05 來源:福鼎新聞網 作者:王婷婷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福鼎新聞網訊(王婷婷)俯瞰福鼎大地,滾滾綠浪隨山蜿蜒,壟壟茶園如樹似林。深入鄉間田野,清冽淳厚的茶香欣然而來,茶農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在福鼎產業版圖中,茶葉地位舉足輕重:全市60多萬人口中約有38萬人涉茶,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10萬余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超過一半來自茶葉,涉茶鄉村逐漸繁榮興旺。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近年來,我市把茶產業作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產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柱產業,多措并舉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有效帶動鄉村產業振興和百姓增收致富。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1.jpg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生態茶山(資料圖)    吳維泉  攝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村企共建  脫貧增收動力足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白毫銀針,鳳凰牡丹,畬村貢眉……走進磻溪鎮赤溪村的“畬家白茶館”,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的畬村白茶產品。從擺脫貧困系列,到采茶剪紙系列,再到郵票小磚系列,一批批富有特色的茶品包裝,更是將赤溪嬗變圖景躍然紙上。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17年初,赤溪村以村基礎設施投入為資本與六妙茶業等企業進行合作,建設畬村白茶體驗館,創建畬村白茶品牌。其中,村集體占股20%,六妙每銷售一塊白茶餅,再向其捐贈1元愛心扶貧基金,每年為赤溪村增加村財收入29.1萬元。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輸血”不如“造血”。“我們希望能切實把茶產業發展與赤溪村脫貧致富工作結合起來,逐步實現以產業促進精準脫貧,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多元經營促增收的發展格局,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為‘興茶惠民’探索出一條嶄新的精準扶貧路。”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莊長強說。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19年7月,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還與磻溪鎮政府、赤溪村委會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書,投資建設福建赤溪畬村白茶產業園項目,進一步發展赤溪村特色產業經濟。2019年11月,在首屆福鼎白茶科技創新論壇暨第二屆“中國白茶窖”封藏大典上,優選6缸福鼎白茶拍賣出70.6萬元,全部捐贈給赤溪村、柏柳村以及大坪村用于茶園改造項目,提升茶葉品質,助推鄉村振興。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引企入村,扶貧勁足。近年來,位于太姥山西南麓的太姥山鎮方家山村,通過村企共建等方式,引進福建天湖茶業有限公司、福建白茶山茶葉有限公司,成立“方家山畬寨生態白茶合作聯社”,做大做強白茶產業,打響“方家山”白茶品牌。目前,全村擁有茶園面積2300多畝,涉茶人口達90%以上,以“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名義投入福建天湖茶業有限公司,全年可獲得村集體收入13.2萬元。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去年,全市茶葉總產量2.92萬噸,其中白茶產量2.33萬噸,涉茶總產值106.5億元。其中,通過集體茶園茶廠出租、入股茶企業等方式,90個村的村集體增收387萬元,實現了村集體和村民“雙增收”。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jpg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畬村白茶館    資料圖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歷久彌新  點燃發展“新引擎”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深秋時節,點頭鎮柏柳村依舊茶香四溢。山上,茶農們正給茶樹除草、施肥、修剪,以勤勞的雙手演奏出一曲曲致富樂章;村內,新興的中街上涌現10多家茶葉直營店,吸引著一批批茶商茶客慕名而至……古村因茶振興。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據《中國茶樹品種志》記載,福鼎大白茶原產地是點頭鎮柏柳村,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史。明清時,柏柳村家家戶戶以茶為生,茶業更是推動形成了商貿繁榮的街市———“柏柳街”,商貿流通繁榮一時,堪稱福鼎的“茶馬古道”。因此,柏柳村又被譽為“中國白茶第一村”。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近年來,隨著茶產業持續升溫,福鼎白茶成了村里人創業的熱門選項。目前,全村1910多人,幾乎都從事涉茶行業,涌現出一個200多人的創業群體,占總人口1/10以上。村民在全國各地經營茶葉近300人,在村里創辦茶企14家,其中有2家市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家庭農場。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柏柳村成為一片創業熱土,大家正為柏柳村百年茶產業的復興助力。”柏柳村支部書記方振愛說。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一片葉子,撬動一個產業。福鼎白茶在點頭鎮大坪村的飛躍發展中同樣“功不可沒”。曾經的大坪村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是我市扶貧重點村。近年來,憑借著“好山好水種好茶”的自然優勢,大坪村不斷壯大茶葉產業,重新煥發生機。如今,全村532戶2030人口,發展茶園3300多畝,擁有全鎮面積最大的茶園。2019年,該村村財收入達29.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075元。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與此同時,大坪村借助點頭鎮建設茶鄉黨建示范帶的契機,聯合舉州、翁溪、柏柳等產茶重點村,大力推進福鼎白茶產業發展的輻射效應,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生態有機茶園基地、茶旅項目、鄉村旅游開發等產業,逐步實現以產業促進精準脫貧,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多元經營促增收的發展格局。休閑廣場、文化禮堂、停車場、自然村道路硬化等公共設施建設緊隨而至,鋪就出一幅宜居宜業的鄉村新面貌。  VKC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福鼎新聞網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20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_一区二区在线视频_五年沉淀只做精品的app_久久五月天人人人人操

  • <acronym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acronym>

  • <tr id="rdv0y"><label id="rdv0y"></label></tr>
    <pre id="rdv0y"><del id="rdv0y"><menu id="rdv0y"></menu></del></pre>

    <td id="rdv0y"><ruby id="rdv0y"></ruby></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