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出好茶。隨著公眾對“舌尖上的安全”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茶企、茶農轉變觀念,往生態化、品質化、效益化的路子上探索轉型。
從市區車行1小時30分至佳陽天湖山海拔近1000米處,觸目所及的是恒春源的有機白茶基地,這里是恒春源傾力近10年的時間打造的1000多畝有機茶園基地。
恒春源茶業董事長何孟生說:“茶葉是有靈魂的,不但茶園的環境要干凈,種茶人的心靈也要干凈,才能做出一杯‘干凈’的茶。恒春源不僅想做高品質的有機茶,更想通過茶向人們傳遞出干凈、健康、平衡的生活理念!”
一片茶葉撬動一個大產業。對我市而言,茶產業已成為眼下全市三分之二人口的致富門路,更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支柱產業,茶農從2005年每畝茶園收入不到3000元,2018年每畝茶園收入突破1.5萬元。
以茶富農、以茶興業。幾代茶人的不懈努力,讓福鼎白茶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富農、鄉村振興的堅實路徑,也完美地詮釋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生態美、生活美、人文美、特色美、和諧美。
生態機緣贏生機
佳陽畬族鄉周山村的天湖山茶葉基地,一片綠意盎然,仲夏雨后的空氣中夾雜著泥土和茶葉的清香。恒源春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孟生邊走邊說:“這壟壟茶樹,這片片茶園,可以說是‘逼出來’的。”
五十開外的何孟生,與茶葉結緣已久。早在1998年,從閩東啤酒廠辭職的他開始經銷茶葉。多年用心經營使得家族企業碩果累累,在全國各地開設營銷網點30多個,茶葉生意的觸角更是從全國向歐美延伸。
然而,2003年,一批發往德國的茶葉讓何孟生很是受傷。“一個集裝箱的茶葉,量比較大,簡單開箱看了下就發出去了。”何孟生慚愧地說,因為沒有認真檢查,導致整批茶葉中有一半是劣質茶,不僅虧了錢,也影響了聲譽。生意越做越大,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轉眼到了2006年清明節,何孟生在考察中,沿路看到天湖山荒蕪茶山上的一株株老白茶樹,在荒草掩映中長出了嫩綠的芽。
“這不就是現成的茶葉基地嗎?”
據了解,這些老白茶樹是1958至1983年種植的,屬于當地政府集體所有。隨著城鎮化發展步伐的推進,村人逐漸到大城市謀生,成片的白茶樹無人打理,漸漸荒蕪,處于野生狀態。這些老茶樹,就像是藏在深山里的“生態寶藏”,若能好好地挖掘,價值將不可估量!
何孟生立即回城成立了恒源春茶業有限公司。那年夏天,頂著烈日酷暑,何孟生多次與當地政府溝通,最終承租了100多畝老茶樹,租期20年,并同步建設了一個標準化茶葉加工廠。
就這樣,何孟生到天湖山里當起了茶農。
“茶園里能看到廣泛分布的細密蜘蛛網,說明這里的生態環境好。”何孟生自豪地說,“我們很大方的,部分茶葉被蟲吃了也沒關系,蟲子最終被鳥吃了,又變成了糞便成為茶樹的養料,這就是生態鏈。這里生產的茶,可以放心喝!”
人工捉蟲是每年3月、9月及其它蟲子明顯多起來時候恒春源的固定舉措。有一年蟲害特別嚴重,何孟生發動了全員手工捉蟲,從3月1日到31日,一共捉了700多萬條蟲子,平均每天捉蟲20多萬條。
嚴格把關促升級
公司、基地、生產線都有了,要生產什么樣的茶葉呢?
何孟生想起曾經某企業因為耍小聰明帶來的教訓。2006年,浙江市場監管局例行執法,抽檢何某公司經銷的茶葉。“當時這家企業想著只是一次例行檢查,拿好的茶葉去檢測太浪費,于是腦袋瓜一熱,就把用來泡腳的茶葉包送去檢測。”何孟生說,未曾想到送檢的茶葉農殘嚴重超標,面臨高額罰款。
“不管茶葉是不是用來喝的,有農殘就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這家企業的教訓在何孟生心中留下深深烙印,讓他堅定了要生產“最好的茶”的信念。
“恒源春的基地基本上都處在海拔600—1000多米高的山上,常年云霧繚繞,土壤肥沃、植被豐富,晝夜溫差大,又因為霜凍期長而將病蟲害對茶樹的侵蝕降到最低限度,這種環境生長的茶樹,十分適合做高品質的有機茶。”何孟生介紹。
“有機茶園的栽培成本相當高,無論是生產成本還是時間成本。”何孟生算了一筆賬,有機茶園土地新開發時,為讓土地肥沃,得先施有機肥料,讓其在土壤里發酵一年,這就像建樓房的樓基,而有機茶園的樓基搭建除了需要高昂的有機肥料投入,還需要一年時間的投入,這兩項成本都非常高昂,等茶樹下地后,只能施用有機肥和農家肥,這些肥料價格是普通肥料的五倍,何孟生粗略算過,一畝有機茶園的栽培成本為8000多元,相當于普通茶園的五至六倍,盡管有機茶園成本高昂,產量卻僅是普通茶園的三分之一,普通茶園施用普通肥料,激素水平肯定高于有機肥和農家肥,茶樹也生產得快,同齡茶樹,有機茶樹要小于普通茶樹,因此,有機茶莊園的成本相當于普通茶園十幾倍。
為此,何孟生嚴把茶園的管理關和生產關,從源頭加強茶葉品質管控。
“基地施肥從來不用化學肥料,而是用從周邊村莊購買來的兔糞、羊糞。除蟲時期,絕不打農藥,采用人工除草或者使用黏蟲板。”何孟生說,更嚴格的是,恒源春的茶園絕不允許汽車駛入,避免汽車尾氣帶來二次污染。茶葉加工時節,對加工廠周邊有除草殺蟲需要的村民,由恒源春安排員工幫助他們除草、滅蟲,以確保生產出來的茶葉不因空氣中飄蕩的除草劑、殺蟲劑而受到污染,保證茶葉農藥零殘留。
“綠色協議”改觀念
嚴苛的管控讓茶葉的品質得到有效保證。從2015年開始,連續三年,恒源春茶業都將公司生產的白毫銀針、白牡丹送到歐盟進行農藥殘留檢測,307個檢測項目均符合要求,許多農殘項目檢測結果為0。
而作為一家擁有獨立出口權的企業,恒源春茶業時不時還會迎來不打招呼就上門的“特殊客人”。“公司每次被抽查的出口白茶經寧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檢測,13個檢測項目都符合標準限量要求。”何孟生略顯驕傲地說。
綠色有機之路,還得結伴同行。恒源春公司與當地茶農簽訂了“綠色協議”,對符合公司統一管理標準“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噴除草劑”的茶葉,予以高價收購。何孟生說:“今年茶青收購價最高達到120元一斤,遠高于周邊鄉村。”
在恒源春的帶動下,原本只有300多畝茶園的周山村,現在發展有1000多畝高品質茶園基地??吹?ldquo;生態”茶青價格這么高,其引發蝴蝶效應,讓附近村莊的茶農也有了生態理念,慢慢告別了靠化肥、農藥生產的不良習慣,佳陽全鄉1多萬畝茶園,正朝著生態種植基地化邁進。
今年,福鼎實現50%茶園基地化,力爭未來2—3年內全市基本實現茶園基地化管理。推進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及綠色防控工作,全面禁止使用除草劑,實行全國首例茶青憑證交易制度。引導龍頭企業進駐重點產茶村,開展村企合作,加強基地建設、生產管理和科技指導,建設生態茶園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