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訣三: 注重特色品牌化
蕉城區擁有中國歷史名茶“天山綠茶”,中國茶業界泰斗張天福先生為“天山綠茶”榮獲全國名茶二十周年題詞“天山綠茶 香味獨珍”。
“雖然‘天山綠茶’紅極一時,但伴隨著“鐵觀音”、“坦洋工夫”等茶葉品牌的提升,這個為蕉城茶葉贏來無數榮譽的‘天山綠茶’品牌效應并不突出。”天湖山茶廠負責人邱勇告訴記者,“在上個世紀90年代,公司生產的天山綠茶每公斤的價格才40至200元間,年銷售量也才20至30噸。”
天湖山茶廠隸屬于寧德市藍湖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經營茶葉產品,其中以各種有機茶為主,產品豐富多樣,包括綠茶、烏龍茶、茉莉花茶、紅茶、白茶、日本煎茶、手工藝茶等,年生產能力50萬公斤以上。
“茶葉加工能力不足、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夠強、茶葉品牌宣傳有待加強等方面影響了天山綠茶品牌的提升。”蕉城區茶業管理局局長鄭康麟一語道破。
面對競爭愈演愈烈的茶葉市場,如何讓天山綠茶的獎牌變成品牌,使之成為蕉城人的搖錢樹,讓“天山綠茶”梅開二度呢?
為了挖掘這一歷史品牌,近幾年,蕉城區先后出臺了茶產業發展的政策與措施。尤其是2012年,蕉城區緊抓國家實施現代茶業項目的機遇,大手筆實施品牌戰略。區委、區政多次開展了茶產業品牌調研,《蕉城區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工作方案》提出發展茶產業的十條機制,逐年增加專項資金,健全投入和保障機制,僅2012年就安排茶葉專項資金近500萬元,用于扶持規模開發茶園、貸款貼息、清潔化廠房建設、品牌建設等工作,為茶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為了提高茶葉產品質量,在積極實施品牌戰略的同時,蕉城區加大推廣名優茶開發和小型名茶機械力度,把標準化生產與無公害與省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工作結合起來,依靠科技進步,開發茶葉的系列產品,深入鄉鎮舉辦各類茶葉科技創新知培訓,促進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大力推進福建大力發展茶葉精深加工。
2012年蕉城區成立爭創馳名商標領導小組,充分利用各種國內重要茶事文化活動,大力推介“天山綠茶、天山紅”茶葉公共品牌;安排專項資金200多萬元用于公共品牌打造;在人民大會堂協辦與蕉城區舉辦《全國中學生“天山綠茶”杯地理標志征文大賽》活動,大手筆宣傳天山名優茶的文化品位和品牌價值,通過中央、省、市等各級電視臺和媒體報刊,在北京國家工商總局門口、北京馬連道茶城、沈海高速路等地點,設置燈箱、LED宣傳廣告,品牌形象得到全面展示。
以一葉之輕,牽眾生之口者,唯茶是也。蕉城區,茶業以“一葉之輕”撬起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杠桿。“正是蕉城區全力打造“天山綠茶”、“天山紅”公共品牌,不斷加大茶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才使我們茶產業穩步提升。”邱勇介紹說,2012年該公司茶葉產值高達1.6億元,“天山綠茶”系列產品年銷售量達450噸,“天山綠茶·御春芽”每公斤售價近萬元還供不應求。
如果說,八年前茶葉收入僅僅作為蕉城農民油鹽醬醋及小孩讀書的副業收入的話,那么,今天茶葉已經成為了蕉城區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天山綠茶“正在走向復興、再現輝煌。據悉,茶葉產值從4800萬元到現在的6.6億元(不含加工產值),23萬茶農人均茶葉純收入從130元提高到2869元,占當年茶農家庭經營性收入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