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順號
陳律鵬作品欣賞——半邊天
陳律鵬作品欣賞——大海晨曦
陳律鵬作品欣賞——官城風光
陳律鵬作品欣賞——沙灘光影
初識陳律鵬,是在福鼎市攝影家協會舉辦的“魅力福鼎”攝影展上,面對來自《中國攝影》、《大眾攝影》雜志的藝術專家以及我省攝影家、書法家、美術家等組成的“跨界”陣容對他作品的肯定和褒揚,他平靜不張揚,很難把他和肩挎相機、時常在各種景致中穿梭奔忙的攝影家聯系在一起。
再見陳律鵬,是在廈門鷺江畔的一間咖啡廳。一進門他發現屋內分坐桌旁的兩個人有一位是背對窗口臉部背光,便立刻對桌子重新擺放,讓自然光線均勻地落在兩人臉上。此刻,在這位沉靜內斂的攝影家的外表下,一位攝影家對光影的內心敏感顯露無遺。
攝影緣分:從零起步到鎖定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陳律鵬與攝影的結緣正應了這句俗語。
上世紀70年代初,在家鄉沙埕上學的陳律鵬就常常在周末和同學一道,到位于沙埕碼頭的國營照相館,花上幾元錢租借120型可折疊的相機,來到著名沙埕港周邊,逛個大半天時間,對著漁民、漁網、漁船、碼頭拍照,大家也互拍留念。
1980年初,陳律鵬在部隊提干領到了第一個月工資時就迫不及待買了一臺海鷗牌“120”相機,從此,他在軍營內外拍了許多關于軍事訓練、軍人生活等生動場面,周末、節假日閑暇時間他拉上戰友,在廈門風景名勝處游玩拍照,也經常免費為戰友和戰友的家屬來隊拍照。在部隊營房部門從事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的他近水樓臺先得月,常常拍攝建筑工人施工場面。“那時候純粹是喜歡拍,還沒有創作的概念。”陳律鵬說。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陳律鵬轉業到地方工作,成了單位的一位中層行政管理干部。當時單位工會有攝影興趣小組,看到他出差拍攝的作品非常漂亮便動員他加入攝影興趣小組,因此,他便增添了一臺索尼A100的單反相機,從此他有了第一臺單反相機,這一發不可收拾,幾年來他不斷添置了索尼系列相機多臺和一組索尼高級鏡頭,有了專業相機之后,他把所有的節假日時間都用在攝影創作上,更加激發了他創作意識的萌芽,促動了他攝影的熱情空前高漲,只要出差、外出考察、年休假,有機會就狂拍不停,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攝影“發燒友”。
時間跨進了新的世紀,陳律鵬把攝影罷在自己人生更重要的位置上,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在攝影創作上,并參加了“北京攝影函授學院”的系統學習,函授地點設在福州,而他卻每周末從廈門專程來福州聽課,在函授中得到了中國攝影界上最權威老師的指導,因成績優越,被“北京攝影函授學院”評為“優秀學員”。他長期訂閱《中國攝影》、《大眾攝影》雜志和《中國攝影報》、《香港攝影報》及其他有關攝影教材;從廈門新華書店,到北京王府井、西單書店;從攝影名詞、基本概念等最基本的知識,到攝影理論、歷史以及攝影的發展趨勢等,陳律鵬如饑似渴地汲取著養分。他經常參加中國攝影家協會、省攝影家協會和其他攝影專業組織的攝影采風團到各地采風創作,與各地攝影大師交流、學習,幾年來,曾有百余副作品在各種報紙、雜志刊登,參加國內外比賽獲獎。他曾寫過一本10萬余字《悠悠故鄉情》圖文并茂的書,這本書其中的圖片得到了省攝影家協會駐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朝陽先生的贊美和肯定。幾年來,他不斷學習,不斷進取,因此,他成了一名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入門了,拍得多了,卻不見有什么成績,難道就這樣拍下去,只是為了偶爾參加一下攝影比賽,或者自娛自樂?陳律鵬開始思索“攝影家的終極目標是什么”這一問題,他問自己:攝影到底該記錄什么?攝影的精髓在哪里?他發現,許多世界攝影大師均在搞專題攝影,其作品有深度、有內涵。受此啟發,他的目標也清晰起來:為家鄉創作、為家鄉宣傳拍自己的攝影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