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車路訓時,某次在一輛雙層公交身后慢吞吞跟車,副駕的教練趕著回家接孩子,一掐煙頭冒出一句:“超!”車云菌看著后視鏡殺氣騰騰的后車,戰戰兢兢打了燈。好不容易逮著空隙變了道,卻發現剛才看不見的前方,赫然挪著一輛重卡。心想著還得為變回直行抖心一次,右座清脆的火機聲已再次響起。
如果當時車云菌有了瓦倫西亞理工大學的超車工具,應該會從容不少。這所大學計算機工程系計算機網絡專業的研究人員想到了用電子技術幫助司機“看”得更全面,超車更安全。于是他們研發了一套EYES系統,可以以APP形式裝進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駕駛者把這些設備架在前擋風玻璃,就能在屏幕上看到超車時的細節,最關鍵是提供了一種“前車視角”。
當你超車時,EYES系統能夠提供視覺上的輔助。這些視頻由同車道前車提供,在視線條件不佳時輔助判斷超車時機。比如在兩車道公路上行駛時,車道能見度較低或者同車道前方行駛著大型車輛時,這個安全系統能幫助司機“越過”前車,看到被遮擋的路況??紤]到壞天氣、視域差引起的事故不在少數,這套系統能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概率。
這個系統的一大特點是,設備屏幕上提供了實時路況視頻,并在駕駛過程中與前車同步接收顯示。為了實現車與車間實時圖像傳輸,EYES系統使用了WIFI連接技術,無需使用4G移動通訊系統。這樣可以為相近的兩輛車建立點到點的連接,無需把圖像信息傳回云端后下發,讓圖像傳輸更具實時性。
該系統目前處于原型階段,研究人員在進行不同的驗證測試,都是為了確保系統對車子行駛方向判斷的準確性。EYES系統的負責人還介紹,EYES是全自動運行,不會打擾司機駕駛。而且在監管無人駕駛車的行車策略上,EYES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有關技術上的細節,官方并沒有給出過多介紹。不過參照日常相機wifi傳照片的經驗和短距傳輸特性,整套系統要和前車建立去中間環節的點到點連接,車云菌還有幾點存疑:
首先,根據經驗,連接的兩輛車需同時安裝EYES的APP,這在實際應用中就需要考慮裝載量問題;
其次,在行駛過程中前車具有隨機性,如果要快速建立連接,就要考慮是否需要密碼驗證,伴隨的就是信息安全問題;
最后,是延時,要滿足高車速條件下同步可視,對wifi模塊也提出了一定要求。數碼相機端那種還要等進度條的傳輸速度,顯然是不合格的。
有趣的是,不久前,三星出了一則超級卡車的新聞,提供的也是類似功能。這輛大型拖車車頭配備了無線攝像頭,車尾貨箱安裝了四塊屏幕,可以向跟隨的汽車顯示前方路況,便于后車改變行駛路線。相比之下,這種方案免去了連接問題,把車看做一個整體給出的人機交互方案。不過想要普及,仍然無法避開裝載量和傳輸速度。
這兩種方案殊途同歸,最主要的是在物聯網全面鋪開之前,它們都有機會化解影響駕乘樂趣的小小不爽。如果人機交互足夠簡潔,技術可以實現,無論是對上路新手,還是多年駕齡的老司機,兩者都是戳到痛點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