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鼎市硤門畬族鄉柏洋村至東稼村公路改造工程進入驗收階段,等待后續交付路面施工。
該工程起點位于柏洋村境內,終于東稼村,項目全長3.063公里,路基寬度8米,是東稼村串鄉聯村的關鍵點。東稼村黨支部書記周桂瑞說:“道路投用后,將帶動東稼村融入全鄉大旅游格局,形成鄉村振興示范廊帶圈環,出行路、產業路越走越寬。”
以“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坦途。福鼎市共有建制村248個,較大(20戶以上)自然村1638個。截至2023年,已通雙車道的建制村124個,占總量的50%;已硬化路的20戶以上自然村1256個,占總量的77%。至2025年,還需完成76個建制村247公里、137個20戶以上自然村206公里建設任務。
“為保證完成計劃任務,我們通過各項政策強化政府主導,多方面渠道加大資金籌措,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福鼎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說。
堅持“交通先行”,福鼎市制定出臺《福鼎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鼎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將通行政村道路補助提高至180萬元/公里(含上級補助80萬元/公里),新增通20戶以上自然村硬化項目補助56萬元/公里(含上級補助24.2萬元/公里),并對超20萬元的擋墻、涵洞、小橋等特構物按結算審計金額80%單補,補助基本可達到建安費78%以上。同時,建立“以政府投資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籌資建設模式,每年財政預算列支1億元用以保障農村公路建設等,著力構建四通八達、全域開放的農村交通發展新格局。
路暢,景更美,助力鄉村大步邁向振興。近幾年,福鼎市崳山島結合“崳山鎮漁業農旅小鎮鄉村振興項目”,啟動環島道路提升工程,完成蘆竹至魚鳥五公里試驗段建設,鎮區、東角段道路“白改黑”,展示海島最美海岸線,提升旅游體驗感。今年,崳山島環島路改擴建項目主體施工全面啟動,進一步刷新“旅途”,直接受益范圍覆蓋全島。
“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因地制宜,謀劃好沿線觀景點位和發展空間,將轄區道路建設成觀賞路、旅游路,讓島上各村發展與全域旅游相結合,逐步構建‘全季旅游、全景崳山’旅游發展新格局。”崳山鎮副鎮長陳昌信說。
探索“公路+”新模式,福鼎市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與文化、旅游、白茶、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融合發展,謀劃包裝農村公路項目,多渠道、多領域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推動實施縣道小牙線和鄉道秦太線“白改黑”16公里,晉級改造鄉道蘆灶線5公里,完成鄉道貫茗線“單改雙”工程5.4公里,晉級改造鄉道上安線佳陽至周山段6公里、村道丁水線3公里……路景產相融,為廣大鄉村帶來“好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