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朱靈塬 王婷婷)9月19日,臨近中午11時,福鼎市山前街道“長者食堂”熱鬧起來,飯菜飄香,歡聲笑語。出餐時間一到,老人們接過一道道熱騰騰的飯菜后,三五圍坐就餐,其樂融融。
“這里的飯菜很符合我們的口味,好吃不貴又葷素搭配,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飯、營養餐,很方便!”說起“長者食堂”,79歲的退休教師盧燕霞連連稱好。
一碗長者飯,情系千萬家。近年來,福鼎市一直在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2021年4月,山前街道采用“嵌入式”概念,將福鼎市首個“長者食堂”設立于山前街道程家洞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通過“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式,為社區孤寡、空巢、留守、失獨等老人群體集中用餐和配送供餐,讓老年人安享“舌尖上的幸福”。
運營一年多以來,該食堂根據老年人健康指標、飲食習慣等,不斷推動菜品豐富和服務優化,實現膳食搭配營養均衡。食堂一角,還貼著每周菜單,周一到周日菜品搭配都不同,為老年人提供更加穩定的服務供給。
“食堂一般提供兩葷一素一湯一飯,偶爾配些甜湯和水果,價格主要分為三檔,老人們每餐只需支付3至7元,剩余餐費由民政部門和街道補貼。”程家洞社區黨總支書記董加順說。目前,該食堂共覆蓋程家洞、山前、鐵塘、石亭4個社區,登記在冊用餐人員30名。
除了堂食外,該食堂還運用“1+N”模式建立養老助餐配餐機制,即“一個中心,N個服務站點”,以程家洞社區為中心,確定服務對象人數及路程范圍,控制在30分鐘車程內配送供餐,從社區逐步延伸至周邊各村,打通為老服務“最后一公里”。
居民黨員陳振活從配送隊伍成立時,便主動報名成為其中一員。他介紹說:“每天配送兩餐,不僅要配送到家、到人,還要仔細關注他們的健康情況、日常是否需要幫助、對飯菜有什么要求等,為老人提供更多便利。”
“在解決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的基礎上,我們不斷探索‘長者食堂+’模式,按照娛樂用餐一體化理念,延伸設置生活服務、保健康復、文化娛樂等多個功能區,出資為每個老人購買人身意外險,并聯合共建單位等提供定期義診、老年課堂等便民服務。”董加順說。
像盧燕霞等老人更是發揮余熱,主動對接聯系福鼎市退休教師協會等,把書法、繪畫等優秀課程帶進“長者食堂”,為老年生活添彩,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對我們來說,食堂已然成為生活消遣、結識相聚的一個社交平臺。”盧燕霞說。在這里,老人們因飯結緣,從彼此不熟到相互熱絡,在茶余飯后暢談言歡,聚攏了鄰里感情,多了一份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