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在“中國梔子文化小鎮”貫嶺鎮的梔子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梔子已從深綠轉向淺綠、微黃、橙紅……金燦燦的梔子果掛滿枝頭,村民穿梭于樹間,忙著采摘梔子鮮果,現場一派豐收景象。 福鼎種植黃梔子已有260多年歷史,產量占全國梔子市場份額70%以上,是國內梔子原料林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梔子產區和梔子果交易集散地。為確保梔子采摘期間社會治安、道路交通秩序平穩,連日來,福鼎市公安局貫嶺派出所主動作為,全力護航,用實際行動助力貫嶺鎮經濟發展。 “大哥,山頭路滑,采摘梔子時要注意安全,不能酒后駕駛三輪車。”10月17日,貫嶺派出所組織民警、輔警上山頭、進企業,開展巡邏防控與走訪宣傳,第一時間掌握轄區治安情況,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巡邏中,民警向搬裝、運送梔子貨物的駕駛員開展安全提示和文明交通宣傳,確保秋收季節道路交通安全。 貫嶺鎮位于福鼎北部,與浙江省泰順縣、蒼南縣交界,也被稱作福建省“北大門”。每年梔子采摘高峰時節,往來閩浙兩省的過境車輛從原來的日均3000余輛,增長至日均近5000輛,交通尤為繁忙。“特別是在一些村道、山路上,許多群眾為了方便梔子采摘運輸,往往隨意??寇囕v并超員超載,不僅極易造成交通擁堵,交通安全事故風險也相應上升。”貫嶺派出所所長曾上金說。 如何繪好秋收“豐”景?貫嶺派出所從提升邊界治理水平的角度出發,以福鼎、蒼南、泰順三地公安建立閩浙邊界黨建聯盟為契機,組建義警隊伍,通過車巡、步巡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兩省三地連接點路段和重要卡點的實地巡防和對梔子運輸車輛的疏導。同時,該所在原有的巡防基礎上,增加值班備勤力量,加大秋收期間鄉村道路的巡查和引導力度,及時排查各類安全隱患,并整改到位,確保道路交通環境安全有序、群眾平安出行。 “每到采摘時節,看到民警和鎮村干部在集市、田地、村里巡邏,疏導交通,感受到平安就在身邊。”貫嶺鎮茗洋村的林女士說。 累累碩果給農人帶來豐收的喜悅,但涉及土地邊界、鄰里矛盾、農資買賣等方面的“插曲”也時有發生。針對這一情況,貫嶺派出所依托汾關省際聯勤警務站,聯合三地司法所、綜治辦、村民代表等基層力量成立“閩浙邊界多元聯調中心”,對疑難矛盾糾紛開展集中會商、聯合調處,確保矛盾糾紛在派出所實現“一站式”化解。 10月18日,一位來自浙江的商戶在貫嶺購銷梔子時,因貨款給付時間未能達成一致,與當地商戶發生矛盾糾紛。 接警后,貫嶺派出所立即啟動跨界糾紛聯調“直通車”,組織兩地民警、調解員開展聯合調解。當天下午,在民警的釋法說理下,當事雙方達成一致,該起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此外,該所還專門成立由女性工作人員組成的“梔子花調解隊”,從柔性化解的角度出發,利用女性的親和力,有效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進一步拓寬群眾訴求渠道,潛移默化開展法律宣傳教育,妥善化解群眾的家長里短煩心事。 沉沉嘉穗泛金黃,入眼豐收堆滿墻。下一步,福鼎公安將持續發揮轄區生態資源優勢,不斷延伸觸角、靠前服務,護航梔子產業健康發展,為服務鄉村振興、助力經濟發展貢獻公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