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照鐵成為方家山村致富帶頭人 (供圖)
中國日報8月24日電(記者 胡美東 莫競西 高啟輝) “如果選擇使用化肥,我會賺很多錢,但我知道不應該破壞環境,只有把環境保護好了,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的孩子才能靠茶園生活,再也不會挨餓。”李照鐵在接受中國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27年前,沒有受過什么教育,生活窘迫,時年15歲的李照鐵離開了福建省福鼎市方家山村老家。
2011年,李照鐵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家石材廠切割石板時,碰巧喝了一杯口感香甜的茶。當被告知這是白茶時,李照鐵很吃驚,他心想:“白茶?我老家不就產白茶嗎?”
于是,李照鐵辭掉工作返回家鄉,看看能不能用家里已經荒廢的茶園做點什么。
林有希的有機茶種植基地帶動了附近村落5000余農戶發展就業(供圖)
頭幾年制作白茶并沒有給李照鐵帶來多少收入。他甚至不得不上山砍竹子,賣了給采茶工人發工錢。
白茶是一種經過最低程度加工的低氧化茶,知名度還遠不如當今主導中國市場的綠茶或烏龍茶。但隨著白茶市場在2016年逐漸升溫,情況開始好轉。
林有希是福鼎率先開拓國內白茶市場的人之一,特別是方家山生產的有機白茶。
林有希向記者講述綠雪芽的品牌和創業故事 中國日報記者 胡美東 攝
1999年,37歲的林有希攜妻子回到福建老家福鼎,在方家山承包了一些茶園,開始了他的白茶生意。多年從事茶業的經歷告訴他,有機茶園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據林有希介紹,方家山位于國家級地質公園太姥山附近,擁有福鼎最大的連片茶園,那里的土壤和海拔非常適合種茶。
然而,像李照鐵一樣,許多村民迫于生計離開了家鄉,留下眾多的茶園無人打理、雜草叢生。
“那時候,一眼望去,方家山根本沒有路,也沒有什么新房子。村民們穿的很破,精神也不好。”林有希說。
隨著2004年國家移民安置計劃的實施,當地政府組織方家山的村民開墾山區,種植茶樹和水稻等經濟作物。
“后來發現,茶葉賣的價格最高。所以方家山現在只種茶葉。”方家山村黨委第一書記鄭延芳告訴記者。
綠雪芽太姥山有機茶示范基地也成了當地熱門的旅游景觀 (供圖)
鄭延芳還介紹,為了改善方家山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政府先后投資了120多萬元(17.3萬美元)用于修建通村公路和硬化水泥道路,并投資了20多萬元完成改廁和全村污水管網建設。
“要做出最高標準的有機茶,首先整個村的生態要做起來,所以基層的村干部非常重要。如果干部不得力,我們推廣難度很大的。”林有希說。
現在,方家山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白茶品牌,去年,當地農民的平均年收入達到了18161元。
林有希的綠雪芽茶業有限公司擁有100公頃的有機茶種植基地,現已成為福建省從事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研究、培養茶業人才、弘揚茶文化的龍頭企業之一。
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林有希的公司帶動了周邊5374戶農戶發展有機茶、無公害茶園。
“不像以前,現在在村里已經很難找到特別貧困的農戶了。”林有希說。
如今,越來越多在外務工的方家山村民紛紛回到家鄉,從事白茶生意。
據鄭延芳介紹,由于政府的優惠政策,過去的三年里,已有五名商人回到了方家山,并投資超過1000萬元在村里建設茶廠。
而曾在石材廠工作的李照鐵也一直在從事有機茶制作,年銷售額超過10萬元。2017年,他斥資了100萬元建造了自己的茶廠。
(此英文報道于8月14日刊登于中國日報第五版,翻譯 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