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聽過早起有“起床氣”,可你聽說過“路怒癥”嗎?我們都知道,上下班途中難免會遇到車輛擁堵,然而部分暴脾氣的駕駛員見狀不是狂按喇叭就是破口大罵,著實令人招架不住。心理專家表示,這就是典型的“路怒癥”,雖然它可以排解駕駛員心中的不滿與壓力,但此類發泄方式極易使人情緒失控誘發交通事故。
現象:上班族遇擁堵易怒
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為了保持形象大都在自我壓抑,如此一來,當出現泄口時,大伙兒就緊抓著不放。“上班時不論心情多糟糕,我總要笑臉迎人,且不能讓客人聽出我的情緒。”市民小許告訴記者,她是一名話務員,日常的工作就是接打電話,每當帶著壞情緒工作時,她總是煩躁不安,急需找人傾訴與發泄。因此,下班遇到堵車時,她都會不自覺地狂按喇叭,為此她經常遭人側目。小許說,盡管知道路人對她的行為很不滿,但是在肆意地按喇叭的同時,她感覺整個人放松了不少。
走訪中,記者發現許多與小許一樣在普通崗位上的上班族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歷。“上班時不僅要應付工作,偶爾還要接受經理那時不時的冷嘲熱諷。”在市區某廣告公司上班的黃先生告訴記者,上班時經常憋了一肚子悶氣,下班后要是碰到飆車或者逆行、搶道的車,他都會忍不住破口大罵。就在上周,他還差點為此與人發生口角。
原因:情緒壓抑后的爆發
“車輛擁堵,碰到不守交通規則的駕駛員,如搶道、闖紅燈等,極易造成他人的反感心理,繼而引發不滿情緒,像破口大罵、按喇叭、做不文明手勢等。”蕉南派出所民警鄭劍東告訴記者,上下班高峰期往往是此類摩擦與口角發生的高峰期。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人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寧德市心橋心理咨詢師陳文告訴記者,“路怒癥”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焦慮情緒,但它只是一種應急的情緒反應,并不能算心理疾病或心理問題。
那為什么在公共場合上,人們一貫秉承的素養往往會被輕易丟棄呢?陳文表示,如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異常敏感,大多時候人們都在刻意壓抑著自我的情緒。“許多時候我們面對的人都是我們的觀眾,舞臺上的我們總是在極力討好每一個觀眾。長期以往,累計的諸多不滿、壓力就急需找到一個出泄口。”陳文解釋道,“路怒”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在路面上,人們碰到的多是陌生人,不僅罵人的對象不明確,而且還不用顧及形象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
支招:轉移注意力并自我調節
雖說“路怒”可以排解內心的不滿,但這種以遷怒他人來舒緩情緒的方式往往帶來兩敗俱傷的效果。有著7年駕齡的王先生說在路上一發怒,他都會自言自語地說一些話來安慰自己,效果甚佳。
除了阿Q精神法,陳文也為司機朋友開出一劑良方。首先,要調整好心態,及時舒緩不安、焦躁等負面情緒,別帶著“情緒”上路;其次,要養成承擔責任的意識,遵紀守法,遇到交通擁堵或搶車道等情況,不要急著破口大罵,學著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在碰到長時擁堵等路況時,給自己找點事兒干,如閉目養神、做眼保健操等,或給親人、孩子、朋友打打電話,聽聽廣播和音樂等,以此消除焦躁情緒。
如果這些方法都不奏效,那些一上路就發脾氣的司機應考慮短期內不再繼續開車,必要時可以接受專業的心理輔導。
(郭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