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酒瓶。
太陽花。
寧德網消息(記者 虎妍/文 王健/圖)日前,在古田縣吉巷鄉坂中村舉辦一場“變廢為寶”文創作品展,展覽由寧德師院18名學生利用廢棄物品制作的200件工藝品,不僅讓游客嘆為觀止,還啟發了村民開發旅游紀念品的想法。
廢物利用 打造旅游產品
漫步在有著“八閩第一湖”美譽的翠屏湖邊的坂中村,從村口的山坡到村尾的廣場,200余件文創作品整齊陳列著,有用易拉罐做成的向日葵、輪胎做的蜘蛛俠造型、礦泉水瓶做的蜜蜂……各種各樣的工藝品讓人眼花繚亂。
原來,這些作品都是出自寧德師院18名師生之手,他們利用暑假時間在坂中村開展社會實踐,收集村民扔掉的廢品,精心設計成一件件旅游紀念品,助力當地打造美麗旅游鄉村。
帶隊老師張芳介紹,盡管坂中村緊鄰翠屏湖在當地小有名氣,但游客來到村莊主要是路過,參觀后,就匆匆乘坐快艇,到翠屏湖上的鄉思島游玩。“游客停留時間短,當地村民的增收致富有限。”張芳說。近年來,當地村委一直很困惑,村里到底如何才能留住游客?
帶隊到坂中村開展暑期實踐后,張芳老師和同學們發現,坂中村本身是個有一定文化創意基礎的村子,不僅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些擺件,村里的候鳥文創營,也是村民們自己設計建成的。
經討論,張芳決定利用學生們的動手能力,為村里增加文創特色,制作一些精美旅游紀念品。張芳將綠色節能的理念和旅游產品結合起來,在當地就地取材,利用生活垃圾,和同學們吃住在坂中村整整一個月,開展起“舊物改造”活動。
村民受啟發 坂中村變“文創村”
活動展開后,有著文創設計經驗的指導老師葉趙平帶著大學生們在村里考察一番,從村口到村尾,哪個地方該擺設小品,哪個地方適合掛飾品,師生們經歷了一番“頭腦風暴”。
“既要考慮物品同環境的協調性,還要研究游客的心理。因現在游客喜歡一邊游玩,一邊拍照,同時還要發朋友圈。”負責美學指導的鄭傳憲老師對這次公益作品設計要求嚴格。
經過老師的認真指導和同學們的奇思妙想,一個月后,一棵由多余樹枝和礦泉水瓶做成的 “紅梅” 在村口盛開;由廢舊輪胎和硬紙殼組成的巨大飛龍在村委門前展覽;10塊由廢舊塑料板和裝水果的白色網套做成的 “天鵝”蹲在村道邊草村里;由汽水玻璃瓶蓋和麻繩做成的“瓶蓋風鈴”掛在村中樹上……此外,同學們還設計一款許愿瓶,以啤酒瓶為主材料掛在樹上,并在旁邊特意準備了便箋,“可以將自己的心愿寫上后塞進瓶子”。
“最近,不少游客來村里專門看這些廢舊物品做成的藝術品。我家平時才有一兩桌客人,這幾天有六七桌了。”農家樂老板高建華沒想到,擺放在飯店門口的文創作品,竟成了招攬客人的利器。村主任高己德說,看到這些文創作品深受游客喜歡,他和村民們也深受啟發,也在積極地向師生們學習工藝品的設計和制作。
掛酒瓶。
掛蜜蜂。
游客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