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寧德濱海特大橋 王長錦/圖
備受市民關注的沈海復線寧德漳灣至連江浦口高速公路(簡稱沈海復線寧連高速),將于今日12時正式通車。今后,市民到福州又多了一條快速通道可選。這條通道有多便捷,又有何特別之處?通車前幾日,記者便前往探訪進行現場體驗。
概況
雙向六車道設計 行車速度100km/h
據悉,沈海復線寧連高速寧德段全長24.54km,從蕉城漳灣增坂村,接沈海高速公路向東南延伸,與杭深鐵路平行向南,至蕉城飛鸞油車嶺,接沈海復線寧連高速福州段。路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為100km/h,路基寬度33.5m。全線設3處互通式立交,3處分離式立交,2處匝道收費站,1個管理和養護工區。工程概算34.09億元,每公里造價約1.39億元。橋梁總計14km/8座,占路線長度的57.05%,其中控制性工程寧德濱海特大橋長11.04km;隧道總計4.75km/3.5座,占路線長度的19.35%,其中特長隧道2.62km/0.5座;橋隧總長占路線長度的76.40%。項目計劃總工期為36個月。
省高速公司寧德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的實施建設,對進一步完善國家和海西高速公路網,推進環三都澳區域開發,從根本上改善山區交通狀況,拓展海西經濟腹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突破寧德交通瓶頸制約,提升區位優勢,將自然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實現寧德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拓展寧德城市發展空間,推進蕉城區、東僑新城區、工業集中區和三都澳港區的空間整合,加快寧德市區東部區域開發,強化與省會中心城市、浙江省等長江三角洲之間的經濟協作,加快海西東北翼經濟社會的發展。
體驗
寧德(東)上高速不到10分鐘可至飛鸞互通
那么,這段高速公路通車后,將如何為市民出行帶來便捷呢?日前,記者跟隨省高速公司寧德分公司工作人員進行了現場體驗。
當日,記者乘坐小車從東僑區閩東東路市政府附近往寧德火車站方向出發,直走在經過第三個紅綠燈時左轉,進入華庭路(市醫院東僑院區住院部一側),直走到底至紅綠燈口后,右轉進入天山路(途經東僑第一小學),再直走便到了寧德(東)收費站,全程未發生擁堵,約用時10多分鐘。寧德(東)收費站位于寧德火車站附近,十分大氣,按照規劃設計車道4進7出(含ETC車道1進1出)。
從寧德(東)收費站上高速后,記者選擇了往福州方向通行。前行不到1分鐘時間,便到了寧德濱海特大橋;不到10分鐘時間,便可穿過這座大橋,到達飛鸞互通。飛鸞互通至福州界,與沈海復線寧連高速福州段相接。
記者經過體驗發現,從寧德(東)收費站上高速后,到達飛鸞互通所需的時間,與從寧德(南)收費站上高速到此的時間相差無幾。市民可根據在市區的出發地點,選擇更加便捷的線路。另外,從寧德(東)收費站上高速后,市民除了可以前往福州方向,還可選擇前往溫州方向。往此方向的線路是,由寧德(東)互通經王坑特大橋、增坂隧道、增坂互通,至寧德(北)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通車后,寧德(北)收費站到新設寧德(東)收費站的路程不到6公里,飛鸞往寧德動車站的時間將縮短至10分鐘以內。
特色
寧德濱海特大橋若“大道通天”
在記者的全程體驗中,對于沈海復線寧連高速寧德段上,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寧德濱海特大橋。橋如其名,寬闊筆挺,行駛其上仿若有“大道通天”之感。在橋面上通行途中,視野十分開闊,透過右側車窗,又有一番別樣景觀映入眼簾:大橋與杭深鐵路平行跨過海面,猶如雙龍出海般壯觀。
隨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沈海復線寧連高速寧德段上最具特色的,便是這座大橋。大橋全長11.117公里,橋面寬33.5米,主橋采用30米跨徑為主的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共3700片梁,主墩采用柱式墩,樁基采用灌注樁基礎,平均樁長51.67米,施工難度大,施工工藝要求精湛。
工程大事紀
2011年7月1日
寧連高速A4合同段率先開工建設,打響“跨海入地”第一槍。
2015年12月26日
寧連高速飛鸞復合互通至福州羅源界段建成通車。
2016年3月1日
寧德濱海特大橋上主體工程實現合龍。
2016年7月28日
增坂互通貫通車道順利實現通車。
2016年9月1日
寧德濱海特大橋A1標左幅第26邊跨合龍,標志著全長11.117公里特大橋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2016年11月18日
沈海復線寧連高速寧德段交工驗收順利通過。
2016年11月21日
沈海復線寧連高速寧德段安全專項驗收順利通過,基本具備通車條件。(記者 吳寧寧/文 記者 潘峻松 通訊員 王長錦/圖)
成噸建材源源不斷運送到工地上 潘峻松/圖
路面鋪設施工 潘峻松/圖
各種型號筑路機械各展神通 潘峻松/圖
通天大道向遠方 潘峻松/圖
筑路工人正在加緊施工 潘峻松/圖
寧德濱海特大橋橋頭(B道福州往寧德方向) 王長錦/圖
寧德東收費站 王長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