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顧國彪院士考察指導福安電機產業。
寧德網消息 (記者 黃莉莉) “新鮮的馬蹄筍保存期限不長,現在有專家幫我們解決這個難題實在太好了。”揚著手中“馬蹄筍冷藏保鮮技術開發協議”合同,古田縣黃田庫區九龍江馬蹄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新友興奮不已。日前,通過“人社部萬名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古田縣分別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機械科學研究院簽定了“馬蹄筍冷藏保鮮技術開發協議”、“銀耳菌袋袋裝自動化技術開發協議”2個幫扶項目,還將省農科院獲國家突出貢獻專家王澤生和研究員林衍銓聘為顧問,以解決當地農業發展難題,促進農業產業升級。
近年來,寧德市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新挑戰,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產業和項目為依托引進人才,努力提高產業人才聚集度,在獲得人才產生越來越大的知識溢出效應的同時,不斷地以各種方式向外擴散,形成了人才與經濟的良性互動,使經濟增長和社會昌明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
排兵布陣 優先發展人才戰略
2010年11月5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全市人才科技工作會議,對省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高益槐教授和曾毓群博士分別獎勵100萬元和50萬元,對獲得市科技進步獎的人員進行表彰獎勵。這是政府對《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構筑環三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見》的踐諾。
2010年,結合寧德市正在編制的“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在充分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寧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亮相”,成為寧德市實施環三產業人才高地建設的重要指引。同時,結合人才隊伍現狀和環三重點產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寧德市還制定出臺了《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構筑環三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見》,到2015年,將建成10個環三產業人才高地,力爭6個達到省級產業人才高地水平;對符合8類引進人才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給予特殊優惠政策。
近年來,寧德市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實施環三戰略的大局來謀劃、部署和推進,在引才、育才、用才和激勵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市委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牢固樹立“第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責任意識,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先后于2005年、2008年和2010年三次召開全市人才科技工作會議,對人才和科技工作進行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市政府堅持人才投入優先保障,在每年財政預算中專門設立人才科技工作專項經費,用于獎勵省市優秀人才,扶持企業建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激勵人才創新。
廣聚英才 扎實推進人才項目
林瑞全,福州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2009年受省委組織部選派,任福安市科技副市長。在他的牽線搭橋和努力下,“閩東中小電機創新產業集群”項目通過了國家科技部評審,未來三年,該項目每年可獲得科技部3000萬元的資金扶持,對推進閩東電機電器產業的全面提升和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年,“閩東中小電機創新產業集群”有55個項目首獲國家創新基金扶持,資助經費3570萬元。王福升,南京林業大學竹類研究所所長,作為專家服務團成員到寧德市掛職,在他的幫助下,霞浦楊梅嶺林業良種基地成功列入國家良種基地……
截止目前,寧德市共向中組部和省委組織部爭取選派82名博士、專家到寧德市掛職鍛煉,他們在推動地方產業發展,引進急需的資金、技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牢固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寧德市柔性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和智力資源。先后聘請20位院士專家擔任市政府顧問,為重大項目和工程建設提供咨詢。在電機、船舶、水產等重點企業建立9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有關單位還與院士顧問開展大黃魚種質保持利用等7項重大科技項目攻關,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實踐證明,人才聚集度越高,知識溢出效應越明顯。借助引進的高益槐教授、曾毓群博士等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由他們領辦(創辦)的生物醫藥和新能源等高科技企業也在寧德市落地開花,實現了寧德市新興高科技產業的重大突破,成為了推動人才引進與產業發展的相互促進的典范。寧德市還引進英國劍橋大學洪桂祝博士、美籍華人葉陸榮、山東大學教授張承瑞等高層次人才擔任企業高管或顧問,為產業升級提供人才“智囊”。
筑巢引鳳 搭建引進人才平臺
“引進與培養人才固然重要,而讓這些優秀人才有用武之地則更加關鍵。我們將打造一系列平臺載體和優勢產業,增強寧德對人才的吸引力與承載力,為各類人才搭建施展才華和抱負的廣闊舞臺。”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依托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重點產業,寧德市大力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建設產業人才高地。政府出臺政策對獲準設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企業,市政府分別給予200萬元和100萬元補助;對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業,市政府給予10萬元建站補助,并對進站工作的博士給予每月2000元的生活補助和每人每兩年3萬元的科研經費支持。
為全力打造引才育才平臺載體,寧德市不僅成立市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和電機工程研究院,組建了電機、船舶等8個行業技術研發中心,三年來爭取和投入科研經費2000多萬元,還成立三祥特種無機材料等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閩東力捷迅公司被確認為我省首批“海西產業人才高地”,壽寧三祥公司葉旦旺等2人被評為“海西產業人才高地領軍人才”,安波集團總裁陳少波被評為“海西創業英才”。
發揮政府引導和企業主體作用,各級政府、部門還牽頭組織企業到高校、科研院開展項目技術專場對接會。三年來,市縣兩級共組織67場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項目技術對接活動,現場成功對接427個項目。市政府先后與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海洋三所、中山大學等7家單位簽訂了人才科技合作協議,還與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共建“中科院上海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寧德產業化示范基地”,促進中科院科研成果在寧德的轉化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