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網消息(記者 葉陳芬 通訊員 陳慕松) 7月4日,記者從寧德市農業局獲悉,上半年寧德市精準扶貧工作實現新突破,截至6月底,全市都已經開展針對貧困戶的小額貸款擔保業務,年貸款擔保額達3864萬元,在保貸款余額達3.77億元。
據介紹,寧德市精準扶貧工作在業務領域拓展方面,已經全面完成扶貧小額信貸扶貧擔保機構建立工作,信貸扶貧工作扎實開展。造福工程方面向縱深推進,9個縣(市、區)依托縣級國有資產投融資平臺,成立易地搬遷投融資平臺,承接國家、省里相關政策。一些縣(市、區)在開展醫療扶貧、教育扶貧方面有所突破。霞浦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對貧困戶重大疾病進行醫療救助(自付部分達5萬元以上,給予30%的補助)。福鼎市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就學兒童進行全面摸排,確定了1442名救助對象并落實相應補助政策。
在核心業務進展方面,按照“省級扶貧重點縣配套1200萬元、非省級扶貧重點縣配套800萬元”的要求足額配套“風險擔保金”,全市“資金池”總規模達到1.1018億元,其中,古田縣、霞浦縣達到1500多萬元,壽寧縣達到2000萬元。各縣(市、區)按照省里下達的造福工程搬遷任務,總體上完成了搬遷對象和集中安置點的落實,包括100戶以上、50戶以上和20戶以上的集中安置點。
同時,各縣(市、區)也都創新工作舉措,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蕉城區通過入戶調查,對400多戶脫貧難度較大的建檔立卡扶貧對象進行提前“兜底”保障;屏南縣進一步創新小額信貸扶貧模式,對那些經營能力較差的貧困戶,將其小額貸款集中起來,“入股”經濟實體獲得分紅收入;周寧縣制定了精準扶貧脫貧“五個一”工作機制和兩個“路線圖”,在鄉鎮精準扶貧服務中心掛牌上墻;福鼎市選派了55位鄉村學校教育充實鄉鎮扶貧工作力量,與駐村蹲點干部、包村干部、村兩委成員組成精準識別工作隊;霞浦縣制定了《精準扶貧登記手冊》,發放給包村包戶工作隊,做到參與扶貧的黨員干部“人手一冊”;壽寧縣在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7個工作組,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古田縣在實施造福工程中,對規模集中安置點采取“統建精補”模式(即由群眾出資、政府牽頭,進行安置點規劃和建設,在驗收入住后,對其中的搬遷對象進行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