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國家加快鋼鐵等行業向沿海臨港轉移引導鋼鐵產品向高端化、差異化方向發展。寧德市主動對接國家產業政策調整,積極發展冶金新材料產業。通過發揮區位、資源和產業優勢,堅持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全面打造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冶金新材料千億產業集群。
區位支撐,資源保障
寧德市地處我國大陸黃金海岸線中段,獨具“北承南聯、西進東出”的區位優勢,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對接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前沿門戶。加上世界少有的港口資源和臨近廠區的5萬噸級物流碼頭,既便于原輔材料和不銹鋼產品進出口運輸,又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資源上,寧德市深水岸線、灘涂、淡水和電力資源豐富。特別是世界少有的東方大港三都澳,10米以上深水海域面積174平方公里,規劃可建20-50萬噸級泊位61個,具有發展成為大型工業港、儲備港和中轉港的廣闊前景。同時寧德又是福建省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之一,電力近期裝機將突破1000萬千瓦,規劃建設裝機還有近1000萬千瓦,為冶金新材料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電力支撐。
龍頭帶動,培育集群
近年來,在青拓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寧德市不銹鋼產業迅速發展。2014年實現產值799.7 億元,增長33.2%,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出17.7個百分點。今年1-9月實現產值619.02億元,增長22.8%,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出13.1個百分點,已成為寧德發展速度最快、產值最大的產業。在青拓系列項目帶動下,甬金科技、宏旺冷軋、海利鋼管等國內知名大型不銹鋼深加工企業,也相繼落戶灣塢半島,實現了福安冶金新材料產業從原料-冶煉-熱軋-冷軋深加工全產業鏈延伸。不銹鋼產業的蓬勃發展,為下游產業鏈延伸發展奠定基礎。為打造冶金新材料千億產業集群,寧德市計劃形成“一中心兩片區兩延伸”空間布局,重點規劃建設寧德漳灣、福安灣塢兩大臨港片區,帶動古田杉洋、霞浦牙城兩個延伸區的發展格局,構建沿海向內陸腹地延伸的區域經濟發展軸,推動山?;?、城鄉聯動發展。力爭2020年實現下游深加工產業年產值1000億元,遠期打造全國重要的冶金新材料及深度加工生產貿易基地。
技術創新,力求環保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在大力發展冶金新材料產業的同時,寧德市非常注重“準入、監管、治理”三重環保措施。企業方面,嚴格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確保行業工藝先進、環保達標、節能高效。青拓集團、福建聯德采用了RKEF冶煉工藝技術,單位能耗比傳統工藝減少40%左右,從原料投放直到產品出爐的全過程處于全封閉狀態,既節約能耗又大幅減少粉塵和廢氣排放。青拓集團還將RKEF技術與不銹鋼精煉技術緊密結合,實現鐵水熱裝熱送直接生產不銹鋼,實現兩次熱裝熱送,再次節約能耗和減少粉塵、廢氣排放,此項技術已獲國家專利。此外,寧德市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園區建設,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嚴格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建立園區企業節能減排管理動態檔案,加強污染預防和生產過程控制,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寧德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資源優勢正日益轉化為產業后發優勢,冶金工業將成為寧德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引領寧德更科學、快速地發展。(光明網記者 張詩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