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頭新貌。
坑頭茶產業成為老區村群眾致富的“法寶”。
寧德網消息(顏湊 鄭雨桐 文/圖)在蕉城區霍童鎮西北部,有一片紅色的土地——坑頭村。在革命戰爭年代,坑頭老區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閩東革命壯麗的歷史篇章,是革命的搖籃;解放后,由于受自然條件制約,老區村各項事業發展仍然緩慢,是典型的貧困老區村。
如何擺脫貧困,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讓紅色土地重放光彩?
多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老區建設促進會的支持和關懷下,老區水、電、路、網等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扶貧這滴水精準地滴在坑頭村發展的“根莖”,打破老區貧困局面,茶葉成為山區農民的綠色銀行、紅色老區崛起的綠色財富和希望。如今,曾經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坑頭已成遠近聞名的茶葉專業村。
近日,筆者來到坑頭村,感受老區新貌,探索扶貧之秘。
革命老區 期待脫貧
“那時,到鎮里一趟,必須要走20多公里的山路,出村購物必須靠肩挑手提。”今年67歲的老村干謝良胡說:“現在交通方便了,村里有了茶產業,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今昔對比,謝良胡感慨萬千。
坑頭村是老區基點行政村,海拔740米,轄池頭、坑頭、烏蘭洋、松洋4個自然村,198戶800多人,是閩東重要革命根據地之一、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最早的寧德蘇維埃政府和中共寧德縣委駐地,被譽為寧德的“紅色瑞金”。
解放后,群眾生活雖逐步改善,但受自然條件制約,坑頭各項事業發展緩慢,1998年前,全村人均純收入不足千元,是典型的貧困老區村。當時,村里只有電燈照明較為普及,公路、電話、飲用水、閉路電視等未通,群眾生活仍不如意。
直至1998年,寧德地區老區建設促進會、老區辦領導跋山涉水30多公里到坑頭調研,并寫了一篇《昔日革命搖籃,如今脫貧路漫漫》的報道。隨后,地委、行署作出了實現老區基點村“五通”的戰略部署。1999年,在上級的關心支持下,坑頭村率先實現了“五通”工程。
“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市、區老促會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里修通了21公里水泥路,開通了程控電話,完成了電網改造,接通了閉路電視等,‘五通’通出老區致富的希望。”老村干林甘容高興地說道。
弱鳥先飛 精準扶貧
“五通”完工,坑頭村的村民生活日益滋潤,但主導產業仍是村里的一大難題。村民嘗試過種香菇、太子參、反季節蔬菜,均以失敗告終。
2004年,蕉城區請來省茶科所專家到村里檢測土壤和氣候條件,向村里提出種植“金觀音”名優茶的發展思路。但是,村民當初并不看好。于是,時任村支書謝齊明、村民主任謝鄭生帶頭開荒種植63.3畝“金觀音”茶葉新品種,次年剪穗育苗20萬株。區、鎮兩級對該村連片開發茶葉每畝給予600元補助,并提供400元政府貼息貸款,還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提供幫助,讓他們克服茶葉種植管理期間的種種困難。
在區直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坑頭村又引進福安立農工夫茶葉有限公司,以“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以每公斤茶青保底20元的價格與村民簽訂三年合作協議。2006年,63.3畝茶園及育苗收入就達到9萬元。
“2007年,坑頭村生產加工的第一批‘金觀音’被專家評出每公斤2000元的高價,這讓村民看到了希望。”現為寧德金閩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謝鄭生告訴筆者。于是,坑頭村的“金觀音”茶葉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從63.3畝發展到1400多畝,涌現出了謝鄭華等種植大戶,村民的種植熱情高漲。
2008年,坑頭村成立了“金源茶葉專業合作社”;2010年,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品種示范現場會在坑頭召開;2011年,“金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十大專業合作社;2013年,“金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范社;2014年,坑頭高山茶園申報創建國家級茶葉標準園。
“只有把好質量關,打造茶品牌,才能贏得市場,取得效益。”謝鄭生這樣說,也是這樣引導村民走品牌之路。如今,坑頭村有茶葉加工廠7家,坑頭村生產加工的“金觀音”注冊了“支提香茗”、“坑頭茗茶”、“第一洞天霍童山茶”等商標,通過了歐盟低毒檢測,取得“有機茶”認證,金觀音茶葉銷往全國各地,并在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地設立專賣店,擺上了北京“老舍茶館”等知名茶館柜頭。
“在茶產業的帶動下,如今村民的收入逐漸提高。”村民主任謝良叨告訴筆者,2014年坑頭村人均收入達到11500元,村集體收入從原來的零到現在的10多萬元。
因地制宜 前景廣闊
如今,坑頭村道路硬化了,路燈明亮,主村自來水進行提升改造、農民休閑公園及公園景觀配套工程、梅坑革命歷史展陳館、石坑公路的彎道和避車道的拓寬等工程相繼落成,老區人民的生活越發滋潤。
如何破解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因地制宜地挖掘資源,增強品牌競爭力,打造“美麗老區、幸??宇^”?
市老區建設促進會歷任領導與蕉城區歷任區委書記掛點坑頭,現場調研解難題。區、鎮兩級黨委分別成立了坑頭村精準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制定精準扶貧機制,一張藍圖畫到底。
產業升級,特色鮮明,坑頭村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勢必成為該村最為有力的競爭保障。
2012年以來,蕉城區主要領導多次進村調研,探討坑頭發展經濟新路子,提出將坑頭打造成為集紅色旅游、生態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的茶葉加工及茶藝茶文化休閑區。
據了解,坑頭茶葉項目將建設茶葉加工區和茶藝茶文化休閑區,配套建設園區道路、停車場、水電供應和環衛綠化等,計劃兩年時間完成,分兩期建設,預計總投資1500萬元。目前,第一期建設茶葉加工區于2014年3月動工,完成茶葉加工區建設,廠房設施采用先進技術和機械設備,實現茶葉加工清潔化生產;第二期打造茶藝茶文化休閑區,可供游客體驗采茶制茶、茶園風光攝影、臨水垂釣等娛樂活動。整個園區在已有茶園、林木植被的基礎上,通過移植桂花、櫻花等各種觀賞林木,形成花草樹木錯落有致、鳥語花香的生態林園。
“我們不僅要種茶葉,更要做自己的茶品牌。”謝鄭生信心滿滿地說。下一階段,坑頭茶葉不僅以整合資源的方式推進,還要引入電子商務、視頻監控等因素,讓坑頭茶葉更加“走俏”。
坑頭的紅色旅游、休閑旅游前景喜人。如今,每逢采茶制茶季節,客商云集,美麗的老區坑頭吸引了各地游客,或攝影創作、或生態觀光、或體驗茶園耕作自采自制茶葉??宇^已逐步融入霍童古鎮與支提山游覽區范疇,而這里多品種多茶類的天山云霧茶,作為佳品,更增添游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