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網消息(記者 吳建明) 8月5日至6日,市委書記廖小軍赴福鼎市、壽寧縣開展“四下基層、四解四促”活動,宣講國家、省委有關產業轉型升級的文件精神和市委三屆十六次全會精神,走訪福鼎部分合成革企業和壽寧際武工業園區,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困難問題,特別是對如何加快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清潔生產、不斷做大做強進行專題研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志坤,副市長鄭雷聲,市政協副主席林峰雪等分別參加調研。
合成革產業是福鼎市的傳統支柱產業,如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使之更富有競爭力,廖小軍一直十分關心關注關切。在此前多次調研思考的基礎上,廖小軍又走訪了文渡項目區的五龍超纖、煜升超纖、嘉華布業,龍安項目區的福泰植絨、安豐樹脂、利都超纖皮革、博藝皮革等合成革行業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察看了解當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困難問題。5日下午又專門召開合成革產業發展座談會,集中聽取企業的建議要求,與市直有關部門、各金融機構負責人等對企業的困難問題進行協調解決,梳理產業發展情況,就如何推進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進行研究、對市直部門如何指導服務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提出要求。
廖小軍指出,市委市政府一直關心重視合成革產業發展。在日前市委全會討論通過的《關于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行動計劃》和《寧德市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中都對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作出具體部署、提出要求。合成革產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落戶寧德,在地方的支持配合下,經過溫商的艱苦創業,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為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但企業也存在著發展層次參差不齊、規模不夠大、實力不夠強等問題。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行業規范要求越來越高、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合成革產業發展既有機會,也面臨嚴峻挑戰。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國家和省委要求,按照市委三屆十六次全會部署,充分認識加快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研究出臺扶持政策,主動靠前服務,做好規劃和基礎配套、實施項目帶動等,支持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清潔生產、做大做強,打造國家級的現代生態環保型科技型合成革產業基地。各合成革企業要把握國家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省委、市委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充分認識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堅定信心、明確方向,發揮主體作用,加快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條,使合成革產業在新的平臺、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發展。
廖小軍指出,推進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清潔生產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和現實性。要充分認識加快轉型升級是合成革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國家行業規范政策實施的形勢所迫,是提升競爭力、拓展市場的重要出路,是提升園區水平、建設現代化合成革專業園區的現實要求,是落實上級領導批示指示、整改存在問題、提升發展層次的有效途徑。通過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工業體系,形成集聚度高、競爭力強的產業,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不被淘汰,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當前推進轉型升級的可行性體現在:企業基本完成資本積累,有意愿加大投入進行技術改造;國家支持轉型升級,出臺的扶持政策力度大;園區已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在加快;技術改進和新技術的運用為轉型升級提供了支撐?,F在推進轉型升級的時機已經比較成熟,企業有信心、有決心,政府積極配套、配合,務必把握機遇、加快推進。
廖小軍強調,推進合成革產業轉型升級,必須調動企業和政府兩個積極性,政企聯動,并發揮好企業的主體作用。一方面,政府要規劃先行,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基礎配套,加快固廢處理中心和熱電聯廠以及污水處理廠建設等;實施好項目帶動,把每個企業所需的技術改造、產品拓展、管理升級等內容,編成并組織項目實施;進一步出臺扶持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導;抓好產業延伸,推進下游產品開發;完善服務,加強生活設施等配套;培育典型,以點帶面,逐步推開。另一方面,企業轉型升級要有計劃、有方案,每個企業都要行動起來;技術改造要加快,新技術應用要跟進;管理要創新,加快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產品要創新,延伸產業鏈;要樹立品牌,打響品牌;要履行好社會責任,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等。
廖小軍強調,要突出重點,明確任務,分清責任,抓好落實。市直相關部門要幫助一些企業加快完善環保手續;金融機構要從大局出發,出主意、想辦法,加大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市縣相關部門要加強督促檢查,推進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盡快投用;市直部門和福鼎市要研究政策、爭取政策,并抓緊研究扶持企業技改、產業鏈延伸、引導區外企業入園、鼓勵招商引資等方面的政策。廖小軍還強調,對各項工作要抓具體,深入研究,突破難點,重在落實。要梳理需要做的各項工作,列出清單、定出“路線圖”,形成系統科學有力的工作方案,“掛圖”作戰,全力以赴支持、促進合成革企業轉型升級。
在壽寧縣,廖小軍走訪察看了際武工業園區的匯通銅業、強宇石化機械、華昊新材、東宇環保等企業項目。際武工業園區是壽寧縣委、縣政府落實市委發展場站經濟、道口經濟、邊貿經濟的部署要求,充分把握交通改善的機遇和地處閩浙邊界的優勢發展起來的一個閩浙邊界工業集中區。至目前已引進入駐浙南等地企業19家,引進的企業層次高、數量多,園區發展紅紅火火。“還有哪些需要地方支持的?”在每一家企業項目,廖小軍親切詢問企業發展、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問題,當場進行協調研究,要求相關部門負責人幫助解決。針對際武工業園區下一步的發展,廖小軍要求,在做好園區基本的水、電、路等建設配套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企業項目運行的配套,如污水、垃圾、固廢處理設施建設等,特別是要加強居住、娛樂、教育、醫療等生活配套,建設標準化的工業園區。
廖小軍還看望慰問了104國道福鼎貫嶺省際公安檢查站武裝查控勤務人員,察看了福鼎市點頭鎮觀洋茶業集中加工區的芳茗茶業、舉州村扶貧開發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