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網消息(游松柏 潘文書) 計數、裝箱、打包……8月1日,在柘榮縣榮輝太子參有限公司里,工人正將一箱箱太子參酒小心地搬上貨運車。“這批貨共200箱,是前幾天山東一位客戶在淘寶店面看到產品后,直接打電話下的訂單。”公司總經理吳裕輝介紹說。
近年來,柘榮縣在原有諸如“中國太子參之鄉”、“中國刀剪之鄉”、“國家級生態示范縣”等“國”字號品牌的基礎上,新添了“中國長壽之鄉”、“中國老年人宜居城市”、“中國孝德之鄉”等新“國字臉”,由此帶動了相關產業和特色產品的發展,但許多特色產品仍無法快捷銷售到山外,只能守著“金娃娃”過窮日子。吳裕輝坦言,原先柘榮太子參銷售靠的是傳統的上門營銷方式,長年奔波于各地,既苦又累,訂單量卻很有限。
2012年開始,柘榮縣鼓勵扶持農村電商發展,并將其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措施,與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合作,建設集中藥材信息、可信交易、資質信息審核備案、認證品牌推廣、客戶關系管理、藥品信息在線監測和廣告招商等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全程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成為當時柘榮縣藥農和全國藥農、藥商及時搜集、發布有關太子參信息的平臺。吳裕輝加入了這個平臺,并在淘寶網上注冊了一個店面,“在開張后的第一個月,主營太子參系列酒產品就賣出了100多箱,雖然數量很少,但卻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吳裕輝掩不住喜悅。如今,吳裕輝的太子參深加工產品訂單也不斷攀升,由原來不到100萬元的年銷售額,達到現在的300多萬元。
永德利刀剪企業的銷售經理袁小強說,最早的刀剪銷售模式主要靠人工扛著到各地推銷,一年下來,企業只能維持基本運轉,更別談發展。“現在我們已聘請了一名大學生專門負責網店經營,只要手指輕輕一點就有生意,每個月30萬多元左右的訂單來自淘寶店面。”他說。
該縣經貿局相關人員介紹,“國”字特色產品在網上交易潛力巨大、前景看好。目前,全縣注冊電商內資企業有28家,主要分布在中藥材、健康產業、服裝、日用百貨等相關企業,而在淘寶、天貓銷售的企業就有56家,其中刀剪企業25家、僧服企業3家、機械鑄造企業9家、太子參酒業企業3家、茶葉企業4家、其他類企業12家,且大量太子參個體戶也在天貓、淘寶進行設點銷售。隨著中國刀剪網、中國太子參網的全部投入,每年將幫助制藥企業和刀剪企業新增15億元以上銷售額,提供2000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