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華堂打造的銀器《鼎盛中華》。記者 王東東/圖
位于古田大橋鎮的陳靖姑祖廟臨水宮是臨水宮景區開發項目的核心。記者 龔鍵榮/圖
通過連續多年舉辦旅游文化節,屏南白水洋的人氣越來越旺。記者 王東東/圖
寧德網消息(記者 龔鍵榮) 如果將“創客”“互聯網+”“眾籌”與寧德市文化產業進行創新性的結合,那么這個熱門產業還會煥發新活力嗎?5月22日,2015年全市文化改革發展工作推進會在古田縣召開,會議打破常規,首先由市文廣新局局長劉國平作《文化與文化產業》的專題輔導講座。三個互聯網新概念“空降”會場,讓這場討論寧德文化產業改革發展現狀與前景的會議多了暢所欲言,少了照本宣科。記者獲悉,去年以來寧德市文化產業有增長、有突破,但仍面臨嚴峻形勢,文化產業如何適應“新常態”將成為新課題。
★關鍵詞:體量增大
重點項目提速 骨干企業增效
重點項目、骨干企業是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引擎”,近年來寧德市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便得益于此。
在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方面,備受矚目的寧德工藝博覽城項目再次入選2014年度省文化產業十大重點項目,預計下月將進入樁基施工階段;7個在建或基本建成園區(含寧德工藝博覽城)被列入省文化產業園區名單;寧德飛鸞軍旅文化旅游區項目目前已進入立項審查階段……
去年也是寧德市骨干企業提質增效的“飄紅年”,市十佳文化企業2014年主營收入合計近25億元,整體實力有了較大提升。作為其中的佼佼者,福建省珍華堂工藝品有限公司去年主營收入達到4.2億元,同比增長24%。此外,“珍華堂” 還于今年3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寧德市另一家知名的銀飾企業盈盛號今年入選第四批“福建老字號”,成為第二家獲此殊榮的文化企業。
最為難得的是,寧德市文化產業新業態終獲突破。市畬族歌舞團在參與“魅力閩東”文化惠民文藝演出的基礎上,經過兩年多的磨合錘煉,成功打造了“白水洋特色文化演藝項目”,自去年7月推向屏南旅游市場后共演出數十場,獲得了較好的反響。動漫網游業也成功破題,寧德龍騰動漫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立足寧德文化底蘊,正在制作《陳靖姑傳奇》《壽寧知縣馮夢龍》等動漫產品,拓展了寧德市文化產業的增長點。
據了解,在眾多項目和企業單位的合力助推下,2014年寧德市文化產業體量實現平穩增長,全市“三上”文化產業單位(規上文化制造企業、限上批發零售業、規上服務業)93家,同比增長10.7%;從業人員9189人,同比增長0.7%;主營收入64.64億元,同比增長11.2%。
★關鍵詞: 喜中有“憂”
企業規模偏小 產業結構單一
盡管在縱向比較上,去年寧德市文化產業的收獲不小,但相關數據在與我省其他兄弟市的橫向比較中卻占下風,這與寧德市文化產業起步較晚、基礎較差有關。在當日舉行的推進會上,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姍娜指出寧德市文化產業發展喜中有“憂”。
從全市的情況看,寧德市文化產業項目規劃層次低、數量少,規模普遍偏小,缺乏投資大的戰略性項目。產業經營主體以小微企業和個體戶為主,市場競爭力不強。個體戶升級轉型力度不明顯,許多從事文化產業的散戶無法歸納為法人單位統計范圍。
此外,文化產業結構單一也是一大制約,目前寧德市的工藝美術業一枝獨秀,文化創意、演藝娛樂、數字內容、動漫游戲等其它文化業態尚處于發展初始階段。人才嚴重不足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現有文化產業人才以民間藝人為主,大部分缺乏經營管理經驗,文化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人才十分匱乏。
從各縣(市、區)、東僑開發區的具體情況看,大大小小的問題也不少。
霞浦縣委宣傳部部長周平坦言,霞浦灘涂攝影的推介目前還停留在民間層面,灘涂攝影的品牌優勢還沒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
東僑開發區黨工委宣傳部部長李朋松對于區域內的短板也不回避,他說道:“開發區文化產業中的休閑娛樂業、創意與設計服務業等運行狀況不佳,企業運營狀況不好。”
而各地正在開發的民間信俗文化項目、旅游文化項目如何轉向深層次、專業化,這也值得社會各界深思。
★關鍵詞:破解難題
引入互聯網思維 開啟新商業模式
“從寧德市經濟社會發展長遠看,‘新常態’為寧德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和增長空間,文化及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拉動經濟是必然選擇。”徐姍娜認為,在這個背景下,寧德市文化產業必須乘勢而上、主動作為。
在推進會伊始,劉國平便利用“創客”“互聯網+”“眾籌”這三個關鍵詞,為寧德市文化產業如何主動作為作了新的注解。
他認為,互聯網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發力點,“互聯網+”對應的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思路,“創客”對應的是充滿“創造力”“個性”的人才目標,“眾籌”則有助于破解時下艱難的融資問題。
從寧德市各地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互聯網思維雖尚未深植,但有部分縣(市、區)已經在進行一些有益嘗試。福安市豆豆游軟件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動漫、游戲、軟件開發為主的研發型企業,去年9月成立以來已經獲得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軟件著作權10個,第四季度營業收入500萬元,實現福安市軟件行業收入零的突破。目前,該公司旗下出品游戲已上架蘋果App Store。
柘榮剪紙業則引入“創客”精神,今年柘榮將發揮剪紙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的名人效應,建立3~5個“民間藝術家工人室”,此舉既能鼓勵藝術家開展傳承創作活動,又能促進柘榮剪紙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發展。
“推進寧德文產業發展,需要大力培育文化與科技雙向深度融合的新型業態,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的進程。尤其是要推動‘互聯網+’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鼓勵企業開啟OTO(線上到線下)、眾籌等商業模式,進一步提高市場開拓水平。”與會代表達成此項共識。
全市文化產業“面面觀”
蕉城
2014年亮點
省重點在建項目寧德工藝博覽城累計完成投資3億元,目前各項建設任務進展順利;霍童溪口琴基地被授予省級特色文藝示范基地,正著力構建“海西口琴城”;完成閩東革命先驅者之一蔡威的“五個一”精品文化工程。
2015年計劃
重點加大三嶼文化創意園、云淡島文化創意產業園招商引資力度;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便利性、均等性,加強公共電子閱覽室、數字圖書館等建設;支持舉辦民族節日活動及具有典型民族特色民間文化活動。
福安
2014年亮點
“坦洋工夫”中國紅茶文化產業園建設全面推進,歷史文化館、古炮樓、古茶園等第一期衍生建筑群修復保護項目竣工;廉村古文化、棠溪村親子游等鄉村旅游成熱門線路;實現軟件行業收入零的突破。
2015年計劃
著手建設“坦洋工夫”中國紅茶文化產業園二期項目;推進“珍華堂”畬族銀雕文化創意園建設;成立動漫企業福安實訓中心,擴大軟件研發團隊。
福鼎
2014年亮點
引導具備文化內涵規上企業向文化企業轉型;6個文化產業項目獲得專項資金扶持。
2015年計劃
設計規劃占地3000畝的福建妙緣佛教文化博覽園項目;加快籌建太姥文化研究室建設,做好文化遺產保護。
古田
2014年亮點
臨水宮文化旅游區已編制規劃并獲批準, “臨水大道”已竣工通車;黃田鎮雙坑油畫創作基地已完成“三通一平”工程和10個創作室建設;首部原創動畫片《陳靖姑傳奇》首期26集已制作完成,預計今年暑假上映。
2015年計劃
做好“湖城一體”旅游文化綜合開發子項目的招商對接工作,爭取更多的文化產業項目落戶翠屏湖;在古田職業中專開設旅游專業,壯大鄉村旅游人才隊伍。
屏南
2014年亮點
白水洋特色文化旅游演藝項目開創寧德先河,取得良好市場反響;國際水上(皮劃艇)極限挑戰賽在白水洋舉行,體育與旅游成功融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雙溪鎮成立“福建雙溪古城建設有限公司”,打造古城旅游品牌。
2015年計劃
對白水洋特色文化旅游演藝項目的節目內容進行調整和完善;籌劃設立非遺傳承基地和保護專項資金,鼓勵非遺傳承人帶徒授藝。
周寧
2014年亮點
谷風文化創意產業園被列入全省文化產業園區,已建成古民居、木屋等工程;城郊仙溪公園、緣福公園、塔山公園、文化創意園實現四園一體;杉洋林公館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禾溪、浦源入選中國第二批傳統村落名錄。
2015年計劃
以禾溪、浦源、咸村等為重點,推進“記得住鄉愁”古村鎮保護規劃,加快鯉魚溪、禾溪古村落文化產業園建設;舉辦板凳龍燈會、馬坑林公廟會等傳統節慶活動,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壽寧
2014年亮點
成立壽寧縣傳統文化研究會,下設廊橋、北路戲、馮夢龍三個分會;開展打造馮夢龍文化品牌系列活動,包括推出北路戲精品劇、影視劇等;推進北路戲劇團人事制度改革,將劇團推向市場。
2015年計劃
加強廊橋保護與申遺后續工作;抓好“七館合一”文化總體建設,計劃年底投用;完成1500畝的夢龍文化產業園規劃,啟動夢龍陶藝園區建設。
柘榮
2014年亮點
全力開展馬仙信俗文化申遺工作,完善東獅山景區馬仙文化主題園的配套設施建設;剪紙產品種類開發多元化,在福州、莆田設立柘榮剪紙品牌展館;規劃打造總投資5.5億元的東獅山文化產業創意園。
2015年計劃
實施“做活一位仙”項目,舉辦馬仙文化旅游節、國際論壇等;在寧德師院設立柘榮剪紙藝術研究基地,與全國知名景區合作推出剪紙旅游紀念品;啟動東獅山4A級景區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創建工作。
霞浦
2014年亮點
完成圍江、沙塘里、北岐、小皓、東壁等5個灘涂攝影點建設;整合全縣盆景制作與經營單位,建設霞浦盆景產業園;新城區中心建成并投用了包括博物館、科技館等九個文化設施綜合體。
2015年計劃
加大對攝影產業的投入,打造小皓精品攝影店;進一步挖掘整理畬族民俗文化,多渠道引進資金建設開發半月里歷史名村;推進盆景、根雕、竹木工藝品產業壯大。
東僑
2014年亮點
盈盛號文化創意園區展示廳、加工區已封頂;天澤古玩文化街形成規模。
2015年計劃
采取有效措施幫扶盈盛號做大做強;推進天澤古玩街項目規范經營,提升形象;根據區域情況,重點發展休閑娛樂業、廣告傳媒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