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展示原產地海產品
日前,霞浦海洋漁業局、外經貿局等單位聯合舉辦原產地海產品展示活動,展示推介60多種當地水產企業加工生產的海產品。圖為客商正在展廳察看海參、鮑魚等產品。 曾俊仁 黃光亮 攝
寧德網消息 (夏斌 黃光亮) 7月9日至11日,來自全國的20多位海洋漁業產業領域的著名營銷、研發、技術、養殖等專家和企業經營者應邀聚集霞浦,參加由霞浦縣委、縣政府舉辦的“霞浦海洋漁業產業化專家輔導報告會”,為霞浦海洋漁業產業整體發展戰略,推進海洋漁業產業化進程,獻計獻策、“把脈支招”,指點霞浦海洋漁業發展路徑。
霞浦是我省海洋大縣之一,海洋資源豐富,年產水產品30萬噸以上,產量位居全省前列。2012年,全縣漁業產值45億元,產值占全縣大農業經濟生產總值的70%,漁民人均收入10655元。在對接“六新大寧德”建設發展戰略中,霞浦縣明確提出加快海洋經濟發展,促進霞浦由“海洋資源大縣”向“海洋經濟強縣”轉變。
海帶、紫菜養殖是霞浦海上養殖的傳統主打產品,種養歷史悠久。2009年,該縣被認定為“中國海帶之鄉”、“中國紫菜之鄉”,“霞浦海帶”、“霞浦紫菜”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h里充分發揮已有的品牌優勢,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不斷加大扶持引導力度,做大做強這一特有產業。2012年,全縣海帶、紫菜養殖面積分別達到8.6萬畝和5.8萬畝,產量26萬噸和1.1萬噸,產值20.7億元和3.7億元。
霞浦海參、鮑魚養殖近年異軍突起,發展迅猛,與海帶、紫菜同列福建省十大水產業名牌產品。目前,霞浦年養海參10萬箱、鮑魚5億粒,海參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0%,成為中國南方“北參南養”主產區。經過縣里引導扶持,海參加工企業由原來的4家增加至15家,加工量達2萬噸,基本滿足了全縣活參初加工需求。去年10月,由縣里扶持成立的海參交易中心,目前已有30多家養殖、加工戶進入交易,交易量20多噸、交易額2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