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本版文圖由蕉城新聞中心記者 林翠慧 池惟強提供
霍童線獅,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堪稱“中華一絕”。
線獅技師們技藝精湛,揮灑自如,推、拉、送、回間向世人展示著在當地流傳數百年的少林拳法。
霍童線獅傳承人陳新發與他的線獅。
農歷二月,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霍童沿襲了千年的傳統民俗“二月二燈會”粉墨登場,活靈活現的線獅,美倫美奐的紙扎,炫彩奪目的彩燈等極具特色的民俗表演,構成了一幅綿延數里的民俗畫卷。3月13日至17日,連續數晚的燈會吸引了四鄰八鄉的群眾慕名前往觀看。
在層層人群與鎂光燈包圍下,霍童線獅傳承人陳新發與十幾個鄉親傾情獻藝,盡情揮舞手中的繩索,重達十斤重的“線獅”,在流動舞臺上下翻飛奔,嬉、鬧、怒、瞠間將獅子戲球展現的淋漓盡致。
“好,太精彩了,真不愧為中華一絕……”人群中來自七都鎮的觀眾林挺宥扶著騎坐于肩上的娃娃賣力地踮起腳跟并發出驚嘆。他告訴記者只要是燈會,年年都會帶著孩子來觀看,讓下一代了解民俗文化,并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霍童線獅,霍童線獅又稱“抽獅”,現留存于霍童鎮,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由當地的兒童玩具演變而成,原先民間老藝人為兒孫做線扎獅子,以家中椅子為架,牽動線繩,使獅子跳躍為樂,深受群眾。經過歷史的演繹,有了現在的大型線獅表演———霍童抽獅舞,亦是燈會上最具特色的節目之一。
“我們鬧的就是這股人氣,不僅要展示我們獨有的民俗文化,更希望借此擴大影響推動霍童的文化產業與技藝傳承。”68歲的老藝人陳新發,在鎂光燈下顯得尤為振奮,憑借數十年的精湛技藝揮灑自如。他告訴記者,曾經線獅只有“二月二”才能看到,如今政府建設了線獅表演館,作為該鎮的旅游新產品,向外推廣,讓線獅表演能夠常態化。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光是基本功就得練個兩三年,沒有練家功底的積累可不行,陳新發希望借此活動,吸引更多青少年早早參與,擴大獅隊陣容,將中華技藝更好地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