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金秋,正是檳榔芋豐收的好時節。在貫嶺鎮文洋村,農戶們正穿梭在芋田里采挖檳榔芋,很快,一個個個大體圓的檳榔芋便堆滿田間地頭。在這一派繁忙的景象之中,有一個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他從農戶手中接過一個剛挖出來的芋頭,仔細察看一番后,與農戶展開交流與探討。這個人就是福鼎市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洪吉雄。 與檳榔芋打了30多年交道的洪吉雄,最初是為了補貼家用才開始種植檳榔芋,在這過程中,他發現收購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經驗與資金積累后,他的檳榔芋事業版圖逐步壯大,并帶頭成立了檳榔芋專業合作社,建立起以基地為龍頭、農戶為基礎、合作社為紐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產供銷加工一體化,進一步幫助農戶解決檳榔芋的銷路問題。同時,他還為村中留守婦女提供裝貨和打包的崗位,讓婦女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洪吉雄在技術上積極探索、改革創新,帶領團隊成功研制“肥藥一體噴灌機”、“便捷清理削皮機”、旋轉式芋頭卷餅制作裝置、芋卷芋片包裝入料裝置等多種設備,獲得多項國家新型實用專利授權,并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生產獨具特色的香芋酥,自主開發了白茶味香芋酥,不斷延伸福鼎檳榔芋全產業鏈價值。 為進一步推動檳榔芋產業發展,洪吉雄在文洋村和松洋村流轉了200多畝閑置土地建設檳榔芋種植基地,并推廣檳榔芋種苗殺菌、病蟲害綠色防控、滴灌一體化、覆膜密植栽培等種植管理方法。經過一系列措施,如今基地檳榔芋畝產可達到400多噸,相較傳統種植,年收成增長了50%。 “我們還聘請了50多名當地農戶在基地開展檳榔芋的種植和管理等工作,每人每年可以增收2萬元左右。”洪吉雄告訴記者,基地的建成不僅激活了村里的閑置土地,還有效解決了剩余勞動力,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不僅如此,洪吉雄還參與制定了福鼎檳榔芋種植和栽培技術規范,輻射帶動了周邊200多戶農戶。同時,創辦福鼎檳榔芋農民田間學校,免費向農戶提供種植培訓和技術指導。通過田間學校提升技術,農民的年收入有效增長了1萬元。 從種植戶,到致富帶頭人,再到如今的特聘指導員,洪吉雄的身上貼著許多“標簽”,每一個“標簽”都與檳榔芋息息相關??恐@一個芋頭,他帶領著鄉親們走上了香飄四溢的富“芋”路,過上了“芋”來“芋”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