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溫麗芬)一走進太姥山妙帽峰下的瀲城村,便被眼前的一切迷住了眼。這里山靈水秀,有著郁郁蒼蒼的茂林修竹,也有著純凈清澈的潺潺溪流。漂亮的樓房在這里拔地而起,規模成片的蔬菜基地和廣闊的田野令人目不暇接。舉目望去,整個瀲城村都在煥發著新時代鄉村生機勃勃、宜游宜居的美麗新面貌。
瀲城村的美麗風光得益于一場歷時多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自2014年起,我市便開始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為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從“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到“全國小康明星村”柏洋村,從太姥山南麓的方家山村到市郊水北村……群眾安居樂業、生活和美,我市農村在美麗鄉村建設浪潮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赤溪新貌 劉超超 攝
打造宜居環境
位于市郊的水北村,如今已經成為廣大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清晨和傍晚,經常都可以看到在水北溪慢道和水北公園的籃球場上鍛煉的市民。
水北村的村民江祥響告訴記者,十多年前這里可不是現在這樣的。那時候的水北村,路是柏油路,但是使用壽命不長,路上經常會遇到大坑,給村里人出行帶來了很多不便。“現在村里真是大變樣,不僅修了路,建了橋,裝上了路燈,還通了公交,去城區越來越方便了。”談起村子這幾年的巨變,江祥響喜上眉梢。
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堅持以項目化方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著重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治理,推動生態宜居環境建設。截至2017年,全市共有70個村被列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村莊,其中不乏還有部分村莊獲國家級名片。在2018年省住建廳、省財政廳公布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名單上,我市17個村莊榜上有名。在第十七屆全國“村長”論壇和“2017中國最美村鎮”頒獎典禮上,我市磻溪鎮赤溪村和車嶺村分別上榜“2017中國名村影響力排行榜”和“2017中國最美村鎮50強”。
同時,為了滿足群眾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更高需求,從根本上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我市把全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補齊農村教育、醫療和養老等社會事業短板,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從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入手,強化農村基礎配套水平,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同時配套服務鄉村旅游,建設游客集散中心、生態停車場、旅游公廁等配套設施,如磻溪鎮磻溪村、佳陽鄉佳山村分別建成一座生態停車場,硤門鄉瑞云村建成旅游公廁;不斷強化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基礎服務能力,加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進程;推進鄉鎮敬老院社會化營運、公辦民營等模式,新建12個鄉鎮敬老院;推動“海云工程”擴面提質,覆蓋農村人群90.5%。
農民群眾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過上了宜居的幸福生活。
恒潤農業 鄭鎮 攝
促進產業發展
在我市鄉村振興政策的推動下,不僅農村的村容村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的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市各村結合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讓農民的生活開始富起來,大坪村就是其中之一。過去大坪村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等因素,經濟發展嚴重受限。2009年,大坪村突破自身瓶頸,將劣勢化為優勢,靠著“好山好水種好茶”的優越條件,吸引了六妙白茶的目光,將村里的4600畝茶園變為其生產和培育基地。大坪村依托“土地流轉拿租金、入企打工掙薪金、入股參股分股金”等方式,實現產業發展提升,成功扭轉發展困局。2017年,大坪村人均收入達17000多元,村集體收入達10萬元。
產業發展是農民生活富裕的根本,我市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做大做強茶葉、四季柚、檳榔芋、紫菜、黃梔子等特色優勢產業,引導農業綠色化、規?;?、品牌化發展,于2017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此外,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白茶產業作為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戰略性產業來發展,堅持推進白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擴大福鼎白茶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帶動福鼎茶鄉旅游發展,并于2017年榮獲“中國茶業扶貧示范縣”稱號。同時,加快發展鄉村旅游業,推動農旅、茶旅、文旅等鄉村旅游新業態發展,2017年,我市4個村被確定為省級旅游特色村,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市農村各產業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優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