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店下鎮黨委書記 董貺永
3月1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帶走了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的離去讓八閩大地為之悲戚。他叫廖俊波,一位將黨的使命和宗旨始終牢記于心的好黨員,一位二十年如一日根扎基層的好干部,一位將帶領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努力方向的好領導。學習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跡,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創造的一個個“俊波速度”,不論是69天就建成投產的閩鋁輕量化車廂和物流車項目,還是100多天就完成建設的智谷軟件園項目,亦或是從簽約到建成僅80多天的南平航天體驗館,讓我深感原來項目可以這么干,速度可以這么快,正如廖俊波同志常說的“天下功夫唯快不破”;更讓我感動的是他那種只爭朝夕、永不懈怠、專注民生事業項目推動的韌勁。
一、敢想善為,加速項目謀劃
廖俊波同志之所以能創造一個又一個“俊波速度”我認為首要一點,就是他善于對項目進行謀劃。從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跡可以看出,他有一種“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的發展決心與毅力。2007年初到浦城縣,面對一片待開發的山包,他能僅用四年的時間完成征地7000畝,招商引資簽約項目51個,開工項目23個,總投資28.03億元的蒲城奇跡,與他對項目的謀劃是分不開的。反思店下鎮的發展,相比廖俊波同志當初的那個蒲城,我們的優勢算是不少,我們不僅有占地5000畝的東歧工業區,有高質量的緯五路直通龍安工業開發區,有萬畝的良田,我們還有發展較好的紫菜產業、現代農業、造船產業。如何利用好這些優勢,以“俊波速度”去謀劃店下的發展,去盤活閑置的土地,去壯大現有的產業,我想是我們接下來首先要去思考的問題。
二、創新思路,尋求發展方向
通過學習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跡,我深感若固守傳統的發展思維,要談發展幾乎是不可能,唯有打破思維的枷鎖,創新思維,才能更好的發展。當年廖俊波同志初到政和時,那里沒有高速公路,沒有市民廣場,沒有文化中心,沒有像樣的橋梁,甚至沒有紅綠燈,斑馬線,若他依舊延續前任的思路,恐怕政和還是那個政和。他能突破前人的發展思路,用五年的時間給了政和百姓一個煥然一新的家鄉。反觀店下,我們作為寧德市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鄉鎮,福鼎農業大鎮,但近年來,我們卻受經濟整體下行的影響,發展收到一定的阻力,下階段,我們要充分拓寬發展的思路,借助沈海高速公路復線(福鼎店下段及店下連接線)以及經十五路兩條道路的建設,爭取在紫菜加工業、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合成革產業等方面做大文章,為店下的發展創造新動力。
三、破解難題,確保項目落地
“俊波速度”的另一個關鍵是面對難題的態度,通過學習,我深感廖俊波是一個敢于迎難而上、承擔責任的干部,在他的工作經歷中,每當面對難啃的硬骨頭,他從來都是沖鋒在前。2007年10月,廖俊波任榮華山產業組團管理委員會主任。在榮華山,創業伊始,僅有市里借的2000萬元啟動資金,他帶著四處抽調的幾個人,篳路藍縷,最終開拓出一片產值數十億元的工業園區。作為鄉鎮主官,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與廖俊波一樣將面臨著安征遷、土地報批、籌融資等各類問題,而這些問題無疑是影響項目是否能順利落地的關鍵,我想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學習廖俊波同志的這種敢啃硬骨頭的態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想方設法各個擊破,唯有此才能確保各個項目順利落地,從而更好地推動我鎮的發展。
學習廖俊波同志精神不是一時,我將牢記習總書記對基層一線干部的真情關懷和諄諄教誨,深刻把握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帶領我鎮黨員干部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切實把學習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轉化為內在動力,提振全鎮干部職工“精氣神”,以更加嶄新的精神風貌,更加高昂的工作熱情,以“擼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勇擔當”的干事魄力,把店下鎮全面打造成為“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臨港經濟區中心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