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積極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6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88家、山地農業示范基地38家、千畝高優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2個、設施農業5600畝,共流轉土地51000畝,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扶持茶、芋、柚、菇、黃梔子等特色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科技與品牌創新,“福鼎白茶”連續七年位列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榮膺“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福鼎白茶、福鼎檳榔芋等6個涉農產品獲評中國馳名商標?,F代農業與休閑旅游融合不斷深入,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55家。先后獲評全國基層農技推廣示范縣、國家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稱號。
工業規模持續壯大。著力做強做優福鼎工業園、龍安項目區等園區平臺。2016年,全市園區總面積拓展至2萬畝,入駐規上企業達207家,完成產值694億元,比五年前分別增加4000畝、40家和451億元。全市規上企業達330家,其中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89家,工業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2%。推動企業科技創新、智能制造,150家企業實施技改擴建,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7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科技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各類企業82家。寧德核電1-4#機組投入商運,5-6#機組啟動建設。合成革、化油器、食品加工等七大重點產業優勢凸顯,2016年完成產值759億元,對全市工業貢獻率達90.4%。合成革、化油器產業轉型升級取得實效,成功舉辦2015年第六屆中國生態合成革大會、2016年中國小汽油機及戶外動力設備年會,榮獲“中國生態合成革產業園”“國家火炬福鼎化油器特色產業基地”等稱號。
第三產業日漸繁榮。太姥山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太姥山旅游集散服務中心、太姥山自然遺產保護工程等78個旅游項目完成建設。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576.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9.77億元,分別是五年前的2.45倍和2.76倍,旅游經濟占第三產業的增加值比重由3.51%提高到28.65%,躋身“中國城市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商貿流通穩步發展,限上企業達89家,比五年前增加35家。桐山中心農貿市場完成重建,沃爾瑪、瑞盛國際、紅星美凱龍等大型商貿市場建成投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成立創業創新中心,組建電商聯盟和大創聯盟,電商企業達600多家,交易額超20億元。金融服務全面提升,2016年末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09.8億元和400.2億元,年均增長11.79%和12.37%。
海洋經濟加快培育。積極推動沙埕港開放開發,獲批設立口岸查驗園區。完善港口集疏運等基礎設施配套,啟動沙埕港楊岐作業區泊位工程、沙埕中心漁港、崳山一級漁港等項目建設。堅持培育造船、港口物流等臨港臨海產業,立新、名京等一批企業加快發展。規范紫菜、漁業等海上養殖,促進水產品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及遠洋漁業發展,海鷗水產獲批建設全國首家水產類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海上旅游觀光線路,逐步完善海島基礎設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崳山島獲評國家海洋公園,臺山島入選福建省十大美麗海島,牛郎崗、小白鷺被評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