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陳倩文 周小寂/文)近來,福鼎的茶界大事可真不少。11月17日,第4屆福鼎白茶斗茶賽剛落下帷幕,18日,中國茶館聯盟2017年下半年全國茶館經理年會暨蔡襄《茶錄》與福鼎白茶文化發展論壇在福鼎召開,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重慶、新疆、內蒙古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經理代表,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和蔡襄《茶錄》研究專家學者等共150多人前來交流學習經驗。福鼎市茶業發展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陳興華、市政協副主席陳維鋒出席會議。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也是世界第一茶葉消費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12.6萬家茶館,從業人員達250多萬人,茶產業發展勢頭一片良好。如何利用茶館平臺,促進中國茶館業平衡充分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對美好茶生活的需求是本次年會探討的主題。
在年會上,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茶館專委會副主任朱家驥總結了2017年中國茶館聯盟工作情況,并提出2018年要從創新茶館經營、發揮“中國茶館聯盟”作用、辦好茶文化體驗館、編好《中國食茶概述》、加強自身建設出發,做好中國茶館聯盟工作。隨之,來自四川省、廣東省、河南省的中國茶館聯盟的主席、顧問、茶館代表等各抒己見,紛紛提出,茶館業要注重茶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發展,創新經營模式,踐行“六茶共舞”,共同做大做好茶館業。
在福鼎也有許多茶館,這歸結于福鼎白茶良好的發展態勢。俗話說,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作為白茶故里,福鼎擁有21.5萬畝的茶園面積,是“全國十大產茶縣(市)”“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市)”。近年來,福鼎白茶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品牌價值不斷攀升。自 2006年以來,“福鼎白茶”品牌價值從0開始,到2010年的22.56億元,至2017年上升到35.53億元(位列第三),連續八年進入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前六。
本次會議不僅僅是全國茶館經理年會,也是蔡襄《茶錄》與福鼎白茶文化發展論壇會。北宋名臣蔡襄,曾是白茶倡導者,其著作《茶錄》作為茶界不朽之作,對中國茶文化、茶產業起到巨大貢獻。早在之前,為紀念蔡襄誕辰1005周年并響應此次論壇活動,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館專業委員會、中國茶葉學會茶藝專業委員會和浙江在線茶媒體中心就聯合主辦了“蔡襄《茶錄》與茶文化發展征文活動”,共征集了百余篇論文,選出11篇,分獲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優秀獎。會上,公布了獲獎名單,并為4名獲獎者代表頒發證書。
既然說蔡襄和福鼎白茶淵源頗深,那么有什么淵源呢?在蔡襄《茶錄》與福鼎白茶發展論壇,4名獲獎嘉賓代表為現場的茶人、學者們闡述蔡襄《茶錄》對中國茶科技、文化,特別是對福鼎白茶的貢獻。獲獎者林庚教授提出蔡襄是閩茶文化的鼻祖,對發展福建茶葉和茶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從他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出他充分肯定了白茶的高價值;翟錦豪老師讓大家了解到他對白茶的喜愛,也讓人對宋代茶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講出了茶文化傳承的必要性;蔡干豪教授則認為蔡襄對閩茶和福鼎白茶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講述了閩茶和福鼎白茶的歷史淵源;林喜盈女士則是提出福鼎白茶是宋代茶葉的延續,宋代倡導的“茶貴于白”既是今天帶“毫”的品種加工的茶,即白毫銀針。4位獲獎者的演講讓會場內不斷響起熱烈的掌聲。
隨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著名傳統文化研究學者周培玉先生做“孫子兵法與福鼎白茶營銷策略”的主題報告。在報告中,周培玉教授指出孫子兵法是經營的利器,經營茶葉既要經營好物質產品,也要經營好文化內涵。就茶商而言,無論產茶賣茶都要經得起品質、安全的檢驗,深入挖掘茶文化內涵,順著時代不斷發展。
“此次會議在福鼎市召開,為福鼎白茶提供了解市場信息,學習各方先進經驗,共同提高發展的機會,也希望各方茶人、茶商等能多給我們提出寶貴意見,共同進步。”陳興華說。
本次會議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館專業委員會、中國茶葉學會茶藝專業委員會、浙江在線茶媒體中心主辦,分為開幕式、茶館經理年會、《茶錄》與福鼎白茶發展論壇以及主題為“孫子兵法與福鼎白茶商業運作模式”的主題報道四個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