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茶節前夕,瑞達茶業公司醞釀推出一款重5000克、售價近20000元的紀念茶,計劃于本月25日開茶節當天推向市場。“屆時,相信會受到收藏者和消費者的青睞。”瑞達茶業公司總經理陳家瑞信心滿滿。陳的信心正是基于近年來不斷升溫的福鼎白茶品牌所來的光環。
去年4月12日,在中國茶葉大會暨第十屆新昌大佛龍井茶文化節上,2016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公布,福鼎白茶以33.8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第四。近七年來,福鼎白茶以6%的年均增長率,連續七年進入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前六,從2011年的24.45億元升至現值。
福鼎白茶品牌的不斷升溫,其附加值逐漸顯現。業界人士表示,品牌建設給當地茶人、茶農帶來可喜的變化,這幾年福鼎白茶全國聞名后,茶葉生意更好做了。
為了這一天,福鼎白茶歷經十年的品牌建設歷程。
2007年在泉州舉辦的首屆海峽兩岸茶博會現場,上空盤旋著一艘飛艇,飛艇身上寫著大號的“福鼎白茶”四個字,吸引了觀眾和媒體的眼球,成為茶博會的最大亮點。竹尹 攝
品牌光環開始顯現
大約在一個星期以前,來自上海的茶商陳美珍,在前期考察的基礎上,并經過一番詳細比較,最終與位于點頭鎮的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20多萬元的銷售訂單(約成交100多件福鼎白茶),雙方開啟了愉快的合作旅程。陳美珍表示,來福鼎進貨完全是因為慕福鼎白茶之名而來。六妙茶業副總經理張秀釵也坦言,目前該公司客戶群體基本上是主動找上門來,被動營銷占全部營銷份額的百分之七八十。
“請問,福鼎白茶交易市場怎么走?”在點頭鎮,經??梢杂龅较虍數乩习傩战鑶柌枞~市場的茶商或外地人。“這幾年外地來的客人不斷很多,每天都可以見到天南海北的茶商。”當地茶花交易市場經營戶介紹,市場上已經形成買白茶來福鼎的意識和風氣。
“近幾年福鼎白茶聲名鵲起,市場上有了消費群體,這個商機怎能輕易放過呢?”陳美珍說。與陳美珍一樣,來自浙江寧波的王先生也在白茶中掘取商機。他原本在當地金鐘茶城經營鐵觀音茶葉,后來看到福鼎白茶逐漸在國內走紅,遂與六妙茶業簽訂了代理合作協議,改經營鐵觀音為福鼎白茶。
近幾年隨著福鼎白茶的火紅,不斷導入的是客源流。茶企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意好做多了!今年1月13日,由六妙茶業與赤溪村合辦的“畬家白茶館”,開業當天就簽訂了2000多萬元訂單。
不僅六妙,說起經營福鼎白茶,瑞達茶業公司總經理陳家瑞同樣深有感觸。多年前,看似不起眼的福鼎白茶,如今已價格不菲。在其廠區展廳內記者看到這樣幾款福鼎白茶餅:一塊2003年產、重200克的茶餅,原先出廠價只要12元,如今已升值至12000多元;2008年產、重350克的茶餅,原先出廠價只要20元,如今已升值至16000多元……這些老白茶大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陳家瑞經營福鼎白茶可謂風生水起。同樣在白茶領域賺得盆滿缽滿的還有瑞達企業原合伙人楊祖榮,2014年在福州開了一家福鼎白茶專營店,短短兩年間在當地扎穩了跟,積累了上百萬元的財富。
近年來,隨著福鼎白茶品牌影響力的提升,也催生福鼎白茶產業蓬勃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市擁有茶葉企業545家,其中省市縣級茶業龍頭企業99家。具有進出口經營權企業6家,茶業專業合作社134家,創辦營銷網點4000多個,茶產業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8萬余個,為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作出貢獻。
茶界專家看好福鼎白茶。 竹尹 攝
曾經遭遇發展困境
與今天白茶帶來的可喜變化相比,以往經營福鼎白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說起當初福鼎白茶的窘境,瑞達茶業公司總經理陳家瑞至今印象深刻。他是福鼎最早從事茶葉經營的茶企老板之一。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開始經營茶葉生意。那個時候市面上幾乎是綠茶、普洱茶等茶葉的天下,為了生存,他只能順應市場,主要以經營綠茶為主,兼做白茶。在適當的場合,也沒有忘記推銷家鄉的特產———福鼎白茶。
長期以來,福鼎白茶“墻內開花墻外香”,福鼎白茶鮮為人知。在國內很多人只知安吉白茶,不知福鼎白茶。“以前向客戶介紹白茶的時候,人們都會誤認為安吉白茶。”陳家瑞回憶。
“一方面,那個時候福鼎白茶在國內的知名度不夠。另一方面,那個時候推銷的方式也不對。”陳家瑞說,客人來我們店里,我們一般視為尊貴,往往沖泡上好的白毫銀針,但口感要顯得淡一些,不受消費者的歡迎,因此那個時候福鼎白茶很難在市場上推廣開來。后來即使改壓茶餅,消費者也會誤認為是普洱茶,很是尷尬。
與陳家瑞有同樣經歷的還有六妙茶企老總莊長強。那個時候每當有客戶來,他都要跟他們詳細介紹福鼎白茶與安吉白茶的區別。后來,為了宣傳方便,索性做了一本《六妙白茶》宣傳冊,其中就把兩者相關區別知識寫進材料。但即使這樣,買福鼎白茶的人卻不多。好說歹說,只有嘗試性購買幾斤,或送人,或收藏。
為了更好經營,開拓市場,生產茶枕等白茶銜生品是六妙茶業當時的主營產品。不僅是六妙,福鼎許多茶企、茶店老板均有類似的經歷。在福鼎白茶市場低迷期,不止做福鼎白茶生意,大多數企業經營綠茶、普洱茶等當時市場較為紅火的茶葉,以期獲得生存。
可喜的是,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在不斷提高,消費者慢慢地對具有獨特保健功效的福鼎白茶產生了感情。陳家瑞、莊長強以及我市眾多茶企老板、茶人堅信福鼎白茶一定會迎來發展春天。
點頭茶花交易市場成為福鼎白茶交易的重要場所。 吳維泉 攝
政府給力茶產業
“近年來,福鼎白茶聲名遠播,應與政府的大力推介分不開。”諸多茶人紛紛這樣認為。
在業界,福鼎白茶有過“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歷史。早在清代,福鼎白茶曾隨沙埕港開放而外銷歐美等39個國家和地區,運售國外,價與金埒。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際市場上對白茶的日趨青睞,福鼎白茶已成為風行歐美的一種保健飲品,也成為我市的一大支柱產業。福鼎白茶產量的65%出口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白茶作為傳統的外銷茶類,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歐美及東南亞地區受到廣泛歡迎。
雖然白茶在國外大受歡迎,但國人對于福鼎白茶知之甚少,前文述及一提及白茶,消費者往往與安吉白茶相混淆,而且口感偏淡,這些因素都制約著白茶在國內的發展。更何況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市還沒有一個省級以上的茶葉品牌。直到2007年4月,正式確定了“福鼎白茶”做為公共品牌對外宣傳,開始吹響了品牌打造的號角。
也就是在這一年,福鼎市茶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市茶產業發展,具體實施福鼎白茶品牌打造。把茶業發展當成一項綜合性工程來抓,每年召開一次全市茶業工作會議,專門研究部署推動茶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具體辦法;同時,圍繞“茶業增效、茶農增收”的總體目標,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每年投入數百萬元專項資金,作為福鼎白茶品牌宣傳、科研、市場營銷的經費。
為了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步伐,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還出臺了《關于推進茶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按照總體規劃,以全市實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中國白茶品牌戰略為標志,我市進入了茶產業新的發展時期,傳統的茶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活力。
福鼎白茶除了自身產品和質量過硬外,更離不開有效的推廣。市委市政府認真分析福鼎茶業的特點和優勢,從2007年開始,圍繞打造“福鼎白茶”品牌,通過采取品牌培育策略、參加各種茶事活動、充分利用福鼎白茶文化內涵、在各種宣傳平臺進行品牌塑造等有效措施,在福鼎白茶品牌創建上取得一些成效。
與此同時,在實際過程中著重解決福鼎白茶產業發展的“白茶之惑”、“口感之困”、“茶藥之疑”、“紅白之爭”等許多關鍵問題,為產業發展把好舵,為企業發展搭好臺。
十年來,通過全國的福鼎茶商群策群力地推介福鼎白茶,逐步形成了以“福鼎白茶”為引領的茶產業發展新格局。(曾云端 朱乃章 林宇)